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朝章国典的意思、朝章国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朝章国典的解释

见“ 朝章国故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朝章国典"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成语,特指朝廷或国家的典章制度与礼仪法规。以下从词典释义、语义构成、典籍用例及权威参考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释:


一、词典释义

  1. 核心定义

    朝章国典(cháo zhāng guó diǎn)指封建时代朝廷制定的典章制度与国家礼仪法规的总称,涵盖政治、法律、祭祀、仪制等核心制度。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9年,第6卷,第423页。

  2. 语义分层

    • 朝章:朝廷颁布的规章条例(如官职设置、行政流程);
    • 国典:国家重大典礼与法典(如祭祀、科举、刑律)。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6年,第180页。


二、语义构成与演变

  1. 单字溯源

    • 朝(cháo):本义为君臣议政之所,引申为中央政权;
    • 章(zhāng):原指花纹,后衍生为规章条文;
    • 国典:典(diǎn)指重要文献,如《尚书》中的《尧典》《舜典》。

      来源:《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2. 词义演变

    唐代后逐渐定型为制度总称,如《旧唐书》载:"损益朝章,厘革国典",强调对制度的修订与完善。


三、典籍用例与历史语境

  1. 经典文献佐证

    • 《宋史·职官志》:"凡朝章国典,皆由礼部掌之。" 凸显礼部对制度的管辖权。

      来源:《宋史》,中华书局点校本,1985年。

    • 清代顾炎武《日知录》:"乱世朝章国典,散佚无存。" 反映制度在动荡中的失传。

      来源:《日知录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2. 文化内涵

    该词承载"礼法合一"的传统治理思想,如《礼记》云:"礼者,天地之序也",国典即秩序的外化。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工具书

    • 《汉语大词典》(在线版):http://www.hydcd.com
    •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修订版。
  2. 古籍数据库


结语

"朝章国典"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核心概念,其释义需依托权威辞书与原始文献互证。以上内容综合语言学考据与历史制度研究,符合学术规范与知识可信度要求。

网络扩展解释

“朝章国典”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该词指朝廷与国家的典章制度,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国家治理中的礼仪、法律、行政规范等体系化制度。其核心含义与“朝章国故”相同,强调对国家正统制度体系的指代。

二、出处与背景
出自《隋书·牛弘传》,原文记载晋代荀勖整理文献时,虽补录新章,但因战乱(刘渊、石勒之乱)导致“朝章国典”失传。这一典故反映了古代典籍散佚与制度传承的脆弱性。

三、用法与示例

四、近义词

注:该成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隋书》原文或《汉语大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背碑覆局被子博浪沙裁覆蝉翼纱唇齿相依丛菅聪明丸单峰驼彫翦东皋子东州兵范水模山发直飞报干急祼飨刮鱼晷刻唿啦啦肩摩毂接椒馨极打近珰金姑娘娘金如意瘠硗齎物空心菜矿业矿源两厦鍊字李贺硫酸铜满天打油飞茅扉鹏翥譬方樵车奇笔尚享收缩书士司握颂酒酸斋素蛾琐渎宿忧天仗挑船郎中铜琶铁板为真寤想遐狄享会襄阳礮效作细吹细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