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克忠的意思、克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克忠的解釋

謂事君能竭誠盡心。《書·伊訓》:“居上克明,為下克忠。” 孔穎達 疏:“事上竭誠。” 蔡沉 集傳:“言能盡事上之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克忠是漢語中具有倫理價值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能夠恪守忠誠、竭誠盡責的品德準則。該詞由兩個單字構成:

  1. "克":本義為勝任、完成,《說文解字》釋作"肩也",引申為能夠實現某種道德要求。在《尚書·伊訓》中已有"克綏先王之祿"的用法,強調對責任的承擔。
  2. "忠":《說文解字》定義為"敬也,從心,中聲",指發自内心的誠摯态度,如《論語·學而》"為人謀而不忠乎"即強調盡心竭力的品德。

二字組合形成的"克忠",在《漢語大詞典》中釋義為"能夠盡忠",特指對道德準則的堅守與實踐。該詞常見于儒家典籍,如《禮記·中庸》"忠信重祿,所以勸士也"中蘊含的忠誠觀,強調個體在社會關系中履行承諾、保持節操的精神境界。

在語義演變中,"克忠"逐漸形成雙重内涵:既包含對自身道德約束的"克己"要求,也涵蓋對外踐行諾言的"盡忠"義務。這種道德雙重要求,使其成為傳統倫理體系中的重要評價标準,常見于曆史人物評述與德行教化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克忠”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字義拆分

三、經典出處

最早見于《尚書·伊訓》:“居上克明,為下克忠。”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贊美在逆境中堅守忠誠的人,例如:

  1. 古代将領被委以重任時,君主常以“克忠”勉勵其報效國家(如中的曆史用例)。
  2. 現代可引申為對職業、信仰或人際關系的忠誠。

五、延伸理解

“克忠”不僅限于君臣關系,也可擴展為對個人原則、道德底線的堅守,體現了一種“克服私欲以成全大義”的精神内涵。

别人正在浏覽...

白圭百家姓剝削者草跋禅衆差排池魚遭殃躭味打小尖惡補發物鳳頭父子戈腳股肱之力豃朗號諡後表花色花說柳說胡扯八溜會武宴昏朝匠師艱酷架勢京市咎讁镌題可道跨踞揆門相略等麥月漫爾面豆幂籬明曉偏妻強鸷惬志曲禮弱年如喪考妣騷語梢芟聖帝世濟其美時鳥首薦順成算錯蘇州同名同姓文譽無上相國寺饷遺顯設下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