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糊糊的意思、糊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糊糊的解釋

(1) [thick congee] 〈方〉∶用玉米面、面粉等熬成的粥

稀糊糊

棒子糊糊

(2) [trouble]∶亂子

你們這樣混折騰,鬧下糊糊怎麼辦?

詳細解釋

(1).方言。用雜面、面粉等熬成的糊狀物。 蕭乾 《一本褪色的相冊》十一:“可是我回到堂兄家卻得喝雜合面糊糊。” 和谷岩 《茶花豔》:“在 陝北 農村,他跟一位貧農老大爺一起,住窯洞,喝玉米碴糊糊。”

(2).方言。比喻亂子。 康濯 《太陽初升的時候·買牛記》:“他院裡幾家的生産,去年就鬧下不少糊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糊糊"在漢語中是一個疊詞形式的詞彙,主要有以下幾層含義:

  1. 指糊狀的食物或物質:

    • 這是最基本和最常用的含義。指質地粘稠、呈糊狀的東西。這種糊狀物可以是特意制作的食品,也可以是其他物質的狀态。
    • 舉例: 玉米面糊糊、芝麻糊糊、把藥粉調成糊糊、地上有一灘泥糊糊。
    • 來源參考: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該詞典是漢語規範化的權威工具書,明确收錄“糊糊”作為名詞,指“用玉米面、面粉等熬成的半流質食物”或“糊狀的東西”。)
  2. 特指中國西北地區的一種主食:

    • 在中國西北地區(如陝西、甘肅、甯夏等地),“糊糊”常特指一種用雜糧面粉(如玉米面、豆面、荞麥面等)加水熬煮成的、比粥更稠的糊狀食物,是當地的傳統飲食。
    • 舉例: 晚上就喝點洋芋糊糊吧。
    • 來源參考: 許寶華, [日]宮田一郎 主編. 《漢語方言大詞典》. 中華書局, 1999. (這部大型方言詞典詳細記錄了“糊糊”在西北方言中作為特定主食名稱的用法。)
  3. 引申為模糊不清、不清晰的狀态(較少用):

    • 有時也用于形容視覺、聽覺或思維上的模糊不清,但這種用法相對較少見,不如“模糊”、“糊塗”常用。
    • 舉例: 老花眼看東西總是糊糊的。 / 他腦子有點糊糊的,記不清了。
    • 來源參考: 此引申義在《現代漢語詞典》等規範詞典中雖未單獨立項,但在實際語言運用和部分語言學著作對詞彙語義引申的讨論中可見。其語義基礎源于“糊”字本身具有的“不清楚”義項(如“模糊”、“糊塗”)。

總結來說,“糊糊”的核心含義是指“糊狀物”,尤其常用于指代特定的糊狀食物(如西北地區的雜糧糊糊)。在使用時,需要根據具體語境來判斷其确切所指。

網絡擴展解釋

“糊糊”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和方言背景理解。以下是其常見解釋:

一、名詞含義

  1. 方言中的粥類食物
    指用玉米面、面粉等熬制的黏稠粥狀食物,常見于北方方言。例如“棒子糊糊”“雜合面糊糊”。

  2. 比喻亂子或麻煩
    在方言中可表示因混亂引發的麻煩,如:“鬧下糊糊怎麼辦?”。


二、形容詞含義

  1. 描述模糊不清的狀态
    如“糊糊塗塗”表示思維混亂或事情不明朗。
    也可形容顔色混雜,如“黑糊糊”“血糊糊”。

  2. 其他引申用法
    部分方言中可能延伸為“敷衍了事”,如“糊弄”(需結合具體語境)。


三、補充說明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若需更權威的方言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地方語言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薄面巴蛇扁榜碧靛子賓臣冰潔玉清冰蝕捕快成品丑婦家中寶垂手單身蹈敵刀勞鬼德鄰地區差價凍梨多奈齶鋒放言遣辭煩缪吠奢俯鏡附禺改朔工業類型宮扆孤往駭浪韓壽分香浩唐還年卻老奸亂賤仕奸私郊島鲛奴祭丁積訛成蠹敬空可作離距模搭磨合鈕扣盤阪判行剖愛潛壩強本弱末起花樣赦恕四域筍衣啼饑通路武界無用小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