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inscription]
(2) 指碑文
(3) 硬币、勳章、獎章、紀念章、印章、器物上的文辭(大多鑄成或刻成)
刻寫在金石等物上的文辭。具有稱頌、警戒等性質,多用韻語。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石志》:“若有德業,則為銘文。按 儉 此説,石誌 宋 齊 以來有之矣。” 清 葉廷琯 《吹網錄·頌敦銘》:“銘文十五行,凡古篆一百五十二字。” 姚華 《論文後編·目錄中》:“銘文最古,舊史所稱, 黃帝 始作。”
銘文是刻或鑄在器物、碑碣等載體上的文字,具有記錄、紀念或警示功能。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廣義上指各類器物表面鑄刻的文字,記錄制作時間、地點、工匠信息等;狹義特指商周青銅器上的金文(鐘鼎文),内容多與祭祀、征伐、契約等貴族活動相關。
金文是銘文的子集,專指商周青銅器文字,而銘文涵蓋更廣,包括後世各類器物刻文。例如,漢代碑刻文字屬于銘文,但不屬于金文。
提示:若需具體銘文案例或曆史文獻引用,可參考考古資料或《說文解字》等典籍。
《銘文》是指刻劃在器物或建築物上的文字,用以紀念或記錄重要事件、人物或傳遞思想。它可以是詩句、箴言、名言或其他形式的書寫文字。
《銘文》這個詞的部首是“金”,共有10個筆畫。
《銘文》一詞最早見于《詩經·大雅·文王之什》中的《韓奕》:“銘思肇基,載禹之績。”銘思思考,肇基開創;載,承載;禹,指傳說中的大禹;績,功績。可以理解為“思考開創,承載傳說中大禹的功績。”後來,這個詞被應用于刻劃文字的意義。
《銘文》的繁體字為「銘文」。
在古代漢字中,「銘文」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如西周金文中寫作「鈪文」,戰國秦簡中寫作「銘文」,晉代石刻中寫作「銘」等。
1. 這座豐碑上刻有銘文,記錄着先烈的英勇事迹。
2. 博物館裡展示的古代青銅器上,常有銘文标明出土的年代和制作者。
銘記、銘感、銘心、銘記于心、銘刻、銘表、銘刻在心
題字、碑文、刻文
塗鴉、亂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