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訟狀的意思、訟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訟狀的解釋

訴狀。 清 焦循 《送吳生序》:“餘見尋常訟事,官委之幕友,幕友惟憑訟狀之辭。其辭當理,則以為是;其辭樸拙有罅隙,則指駁以為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訟狀是當事人向司法機關提交的書面訴訟請求文件,其核心含義指以正式文書形式陳述争議事實、法律依據及訴求内容。詞源可追溯至《周禮·秋官》中“争罪曰獄,争財曰訟”的記載,早期“訟”側重經濟糾紛的表述,後逐漸演變為泛指司法訴訟的書面材料。

從結構看,訟狀需包含原告與被告信息、訴訟請求、事實理由、證據清單四部分,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一條對起訴狀的形式要求。其中事實陳述須遵循客觀性原則,訴求主張需明确具體,二者共同構成司法機關立案審查的基礎要件。

在法律效力層面,有效訟狀須滿足三項要件:原告具備訴訟主體資格、訴求屬于受訴法院管轄範圍、具備初步證據證明法律關系存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登記立案若幹問題的規定》第四條特别強調,訴狀形式瑕疵可能引發補正要求,但不得作為拒絕立案的理由。

現代司法實踐中,訟狀格式呈現規範化趨勢。最高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發布的《民事訴訟文書樣式》包含23類訴狀模闆,涵蓋民間借貸、離婚糾紛、合同違約等常見案由,當事人可參照标準模闆确保文書形式合規。電子訴訟平台的普及使線上提交數字化訟狀成為新型訴訟方式,其法律效力與傳統紙質文書具有同等效力。

網絡擴展解釋

“訟狀”是法律術語,指訴訟當事人(尤其是原告)向法院提交的正式書面文件,用于陳述訴訟請求、事實依據及相關證據。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訟”指訴訟或争議,“狀”指書面陳述或文件,合稱“訟狀”即訴訟的書面材料。其核心功能是啟動法律程式,明确争議焦點,例如清代學者焦循曾描述官員通過訟狀内容判斷案件合理性。

二、内容與結構

根據法律要求,訟狀需包含以下内容:

  1. 當事人信息:原/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齡、職業、住所等;
  2. 訴訟請求:明确要求法院裁決的事項(如賠償、離婚等);
  3. 事實與理由:糾紛起因、經過及法律依據;
  4. 證據清單:相關證據名稱、來源及證人信息;
  5. 法院信息:提交的法院名稱、日期及當事人簽名。

三、曆史與現代應用

清代文獻已記載訟狀作為判案依據的案例,現代法律進一步規範其格式,例如需列明案由(如“借貸糾紛”),并強調事實描述的清晰性。

四、注意事項

若需具體訴狀模闆或法律咨詢,可參考權威法律平台(如)或向專業律師求助。

别人正在浏覽...

百出幫主八珍邊局變數蔽塞碧石才傑柴抟長攙攙嘲競叢植村峭代管典則俊雅反側子富彊膏脣拭舌關門捉賊過筋過脈古峭捍難好高鹜遠晦節毀軍甲戶鑒選棘環進丁驚夢僅以身免積賊老體面冷翠滿不在意毛太鲇出溜怕敢品排圈栊喪權辱國贍賜山澤身勢學史部守徼手谕庶婦疏浚束影儵魚棠政童牛角馬投暮腿腕子畏澀湘累鑲銅木鞋鸮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