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骁果的意思、骁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骁果的解釋

(1).勇猛剛毅。《三國志·魏志·毌丘儉傳》:“ 揚州 刺史前将軍 文欽 , 曹爽 之邑人也。驍果麤猛,數有戰功。”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器奇》:“ 開元 中, 河西 騎将 宋青春 ,驍果暴戾,為衆所忌。” 元 無名氏 《賺蒯通》第三折:“俺想着 大梁王 破 楚 功勞大,更和那 九江王 十分的驍果。” 吳恭亨 《諸将》詩之二:“ 永豐 戰野矜驍果, 寶慶 連營駴潰奔。”

(2).勇猛敢死之士。《隋書·炀帝紀下》:“﹝ 大業 ﹞九年春正月丁丑,徵天下兵,募民為驍果,集于 涿郡 。”《舊五代史·周書·劉詞傳》:“ 清泰 初,詔諸道選驍果以實禁衛,繇是得入典禁軍。” 清 趙翼 《題瓊花觀圖長卷》詩:“三千殿腳萬驍果,拼擲江山就花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骁果”是漢語中具有曆史感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骁”原指良馬,《說文解字》釋為“良馬也”,引申為勇猛矯健之意;“果”本義為樹木果實,《玉篇》注“決也”,延伸出果斷、果敢之義。二字結合後,《漢語大詞典》定義為“勇猛果敢”,特指骁勇善戰的精銳士卒。

二、曆史用例佐證

該詞最早見于《隋書·炀帝紀》:“(大業九年)增置骁果萬人,分隸左右備身府。”此處記載的“骁果”是隋炀帝組建的禁衛精銳部隊,《資治通鑒·隋紀七》胡三省注特别強調其“骁勇果敢,故以名軍”的特性。

三、權威文獻互證

《辭源》(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引《北史·隋紀下》注:“骁果,猶言勇猛。”清代訓诂學家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通過“骁者,馬之良材,故引申為勇捷之稱”的訓釋,進一步印證該詞構詞邏輯。現代語言學家王力在《古漢語字典》中收錄該詞條時,特别列舉《舊唐書·太宗本紀》“領骁果萬人”作為典型用例。

四、現代語言承襲

在當代語境中,“骁果”作為曆史詞彙仍見于軍事史研究領域,如《中國軍事通史》(軍事科學出版社)分析隋唐兵制時,多次引用原始文獻中的“骁果”指代精銳部隊。文學創作中偶見用于塑造人物形象,如錢鐘書《圍城》手稿中曾有“骁果之氣躍然紙上”的修辭用法(後定稿改為“骁勇”)。

網絡擴展解釋

“骁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形容詞:形容人勇猛剛毅的性格特質。例如《三國志》記載文欽“骁果粗猛”,即強調其勇猛且性格剛烈。
  2. 名詞:指代勇猛敢死之士,特指古代精銳士兵。如隋炀帝曾“募民為骁果”,組建精銳部隊。

二、曆史文獻出處

三、用法示例

四、相關詞彙

五、拓展說明

“骁”本義指良馬,引申為勇猛;“果”含果斷、堅決之意,二字組合強化了勇猛與決斷的雙重含義。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與古典文學,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但在描述曆史人物或事件時仍具表現力。

别人正在浏覽...

拔萃出群榜棰班輸北撓兵劫布散藏擪賝賂登祚點厾訂補定說洞啓二千石耳聞不如目見秎獲伏帖改議高阙歌樓旱傘橫衣和同滑漏焦乾井底蛤蟆康樂咳逆款貢虧敗來龍兩虎相鬥良玉黎錦流脍人口砻飯茂業懑亂溟壑評審竊鈎者誅﹐竊國者侯泣愬圈圍瞿唐上意鼪鼠涉禽類食祿糕獸炭壽險所在地素人跳天索地外揚頑健五愛教育五衰烏眼雞嘯侶心蕩神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