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款貢的意思、款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款貢的解釋

歸附進貢。 明 張居正 《番夷求貢疏》:“待其既敗,而後撫之,則彼之感德愈深,而款貢可以堅久。”《明史·外國傳一·廣西土司三》:“兵科給事中 張輔之 、 遼東 都禦史 趙燿 皆言款貢不可輕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款貢是中國古代政治交往中的特定術語,指邊疆部族或附屬國向中原王朝進獻貢品以示臣服的行為。該詞由“款”與“貢”二字構成:“款”本義為真誠、誠懇,《說文解字》釋為“意有所欲”,引申為歸順誠意;“貢”則指獻納方物,源自《尚書·禹貢》記載的九州貢賦制度。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漢代匈奴單于“數使使于漢,款塞請和”,即通過定期進貢确立藩屬關系,此行為被後世史書統稱為“款貢”[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來源:《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版]。

在具體實施中,款貢包含三個核心要素:一是進貢方需派遣使節攜帶特産(如皮毛、馬匹等),二是接受中原王朝的冊封與回賜,三是通過盟約确立雙方權利義務。例如明代俺答汗與明廷籤訂的“隆慶和議”,便以“歲貢馬匹,互市不絕”為條款[來源:《明史·鞑靼傳》中華書局1974年版]。這種制度既體現了儒家“懷柔遠人”的政治理念,也實際維系了邊疆地區的穩定格局。

網絡擴展解釋

“款貢”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為“歸附進貢”,主要用于描述古代邊疆民族或屬國向中央政權表示臣服并進獻貢品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2.出處與曆史背景

3.使用場景

4.結構分析

若需進一步探讨具體曆史案例或語義演變,可參考《明史》相關章節或古代外交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摺裙班軍悖入悖出崩脆弊絶風清筚路不婦長名孱嫠粗魯得饒人處且饒人殿春蠹糵趸批訪别封爵封靡宮署故事橫卷嘩呶胡荼辣國翦奪驕尚嬌子機擭謹慎小心舊地九熟捐花樣峻阻開火倉刊潤六一兒童節蘆簰馬丁爐謀夫孔多内鑒濆礴千秋歲青光清劭渠黎桡曲三尺布三圭邵公紙始料世廟識途老馬實着水汪搜根剔齒鞉牢條處跅弛不羁吐谷渾外傳溫酎硣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