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收割禾稻。《管子·立政》:“使時水雖過度,無害于五穀,歲雖兇旱,有所秎穫。” 郭沫若 等集校引 王紹蘭 曰:“《説文》無‘秎’字,‘秎’蓋為‘扮’之譌。《手部》‘扮,握也;從手,分聲,讀若粉。’扮穫謂握禾而刈之。”
“秎獲”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見于古籍。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拼音與結構
本義
單字解析
古籍出處
文字考辨
現代語境
相關詞彙
“秎獲”是古代農業術語,核心含義為收割莊稼,需結合《管子》等文獻理解。現代使用需謹慎,避免過度引申。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說文解字》《管子集校》等典籍。
《秎獲》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捕捉到、抓住了”。該詞通常用來形容捕捉或抓住目标或機會的行為。
《秎獲》的拆分部首是“禾”和“手”,其中“禾”表示與莊稼和農業相關,而“手”則表示手部。
根據字的構造,可以将《秎獲》拆分為5畫。
《秎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已較少使用。它出現在《山海經》中的“海内東南有山曰秎獲山,多寶貝,有獬豸焉”,描述了在秎獲山中發現了寶貝和神獸獬豸。
《秎獲》的繁體字為「穎穫」。
古時候,《秎獲》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如秎的古代寫法為“鬲”或“京”,而獲的古代寫法為“獲”。
1. 小明秎獲了一隻蝴蝶,并将它放生了。
2. 這次商談我們成功地秎獲了新的合作機會。
1. 獲得:表示獲取或得到某物。
2. 搜獲:表示搜尋并找到某物。
1. 捕捉:表示抓住或捉住某物。
2. 抓獲:表示成功地抓住或捉住某人或某物。
放走:與《秎獲》相反,表示釋放或讓某人或某物離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