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和同的意思、和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和同的解釋

(1).指 春秋 時代兩個互為對應的常用語。和謂可否相濟,相輔相成;同謂單一不二,無所差異。和能生物,同無所成。《國語·鄭語》:“夫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以他平他謂之和,故能豐長而物歸之;若以同裨同,盡乃棄矣:故先王……務和同也。” 韋昭 注:“和謂可否相濟,同謂同欲。”《國語·周語中》:“和同可觀。” 韋昭 注:“以可去否曰和,一心不二曰同。和同之道行,則德義可觀也。”《論語·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何晏 集解:“君子心和,然其所見各異,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 朱熹 集注引 尹毅 曰:“君子尚義,故有不同;小人尚利,安得而和?”參閱《左傳·昭公二十年》。

(2).和睦同心。《管子·立政》:“大臣不和同,國之危也。”《漢書·吾丘壽王傳》:“今 漢 自 高祖 繼 周 ,亦昭德顯行,布恩施惠,六合和同。” 宋 歐陽修 《筆說·富貴貧賤》:“凡事不和同,則不濟。” 明 柯丹丘 《荊钗記·合卺》:“夫妻到老兩和同。” 黃遠生 《政界内形記》一:“國務卿之不能和同一緻以進行者,則組織之始已種其因,固無可言矣。”

(3).調和。《禮記·月令》:“﹝孟春之月﹞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和同,草木萌動。”《素問·生氣通天論》:“筋脈和同,骨髓堅固。”《淮南子·俶真訓》:“含陰吐陽,而萬物和同者,德也。”《宋史·樂志十三》:“天人和同,恩澤洋普。”

(4).夥同;合夥。《唐律疏議·名例四·略和誘人》:“和同相賣者,謂兩相和同,共知違法。”《元典章·刑部十九·禁誘略》:“和同相賣為奴婢者,各斷一百七。” 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官常一》:“﹝按察使與藩司﹞厥後和同溺職,而事權歸兩院矣。”

(5).“和光同塵”的略語。 唐 韓愈 《贈别元十八協律》之一:“治惟尚和同,無俟於謇謇。” 龔頤正 《續釋常談》引 唐 韓偓 《金銮密記》:“上執 偓 手,涕泣曰:‘我勸你且和同,果如此,有何利益苦殺6*人!’” 章士钊 《蘇報案始末記叙》:“餘私念助人為理,覆人之産,不祥;自折其志,苟為和同,不義。” 錢锺書 《圍城》三:“買假6*6*憑是自己的滑稽玩世;認幹親戚是自己的和同隨俗。”參見“ 和光同塵 ”。


(1).指 春秋 時代兩個互為對應的哲學常用語。龢謂可否相濟,相輔相成;同謂單一不二,無所差異。龢能生物,同無所成。《國語·周語中》:“飲食可饗,龢同可觀。” 韋昭 注:“以可去否曰和,一心不二曰同,和同之用行,則德義可觀。”

(2).謂平和,不交戰。《國語·周語中》:“夫戰,盡敵為上,守龢同順義為上。” 韋昭 注:“守龢同,謂不相與戰而平和也。”

(3).調和。 宋 羅泌 《路史·後紀三·炎帝》:“因天地之資,而與之龢同。”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和同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和同”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其解釋需結合曆史語境和現代用法:

一、曆史哲學含義(春秋時期)

“和”與“同”最初是春秋時期的一對哲學概念:

二、人際關系層面

指和睦同心、團結協作的狀态:

三、調和與合作

包含具體行為層面的含義:

  1. 調和:如《禮記·月令》載“天地和同,草木萌動”,指自然界的協調。
  2. 合夥:作動詞表示共同行動,如“和同作案”的用法。

四、引申含義

五、姓名寓意

現代取名中組合使用,寄托“和諧包容”“同心協力”等美好期許。


注:以上釋義綜合自《漢典》《查字典》等權威辭書,完整文獻可查閱相關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和同

和同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構成:和和同。和是一個基本意思為“和諧、相處融洽”的詞語,同則表示“一起、共同”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和同的部首是口字旁(口),表示與口相關的意義;和同的筆畫數分别為7和7。

來源

和同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和字和同字最早是獨立的漢字。後來,在部分使用這兩個字的詞語中,為了簡化書寫和節約紙張,和同的兩個字合并成了一個詞語:和同。

繁體

和同在繁體中的寫法為「和同」,其形狀和簡體寫法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和同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不同的曆史時期和地區,漢字的形狀和結構也會發生變化。然而,基本的意思和構造通常保持一緻。

例句

1. 他們和同努力,終于完成了這個艱巨的任務。

2. 和睦相處是一種美德,我們應該始終保持和同的心态。

組詞

和諧、和平、和善、共同、同心等。

近義詞

一緻、協調、融洽、合作等。

反義詞

争吵、不和、分歧、對立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