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祚的意思、登祚的詳細解釋
登祚的解釋
(1).進位。 漢 蔡邕 《琅邪王傅蔡君碑》:“珠藏外耀,鶴鳴聞天。若時徵庸,登祚王臣。”
(2).同“ 登阼 ”。 晉 陸機 《愍懷太子诔》:“赫赫明明,我皇登祚。”《宋書·謝靈運傳》:“ 太祖 登祚,誅 徐羨之 等,徵為祕書監,再召不起。” 朱自清 《歌謠的曆史》:“《古今樂錄》記 齊武帝 創《估客樂》的動機說:‘帝布衣時,嘗遊 樊 鄧 。登祚以後,追憶往事而作歌。’”
詞語分解
- 登的解釋 登 ē 上,升:登山。登車。登門。登天。登台。登場(僴 )。登高。登攀。登臨。登科。登程。登堂入室。 踩,踐踏,腳向下用力:登踏。踢登。 記載:登記。登報。登載。 谷物成熟:登歲(豐年)。五谷豐登。
- 祚的解釋 祚 ò 福,賜福:天祚。福祚。 皇位:祚命(賜予皇位)。 年:“初歲元祚。吉日惟良”。 筆畫數:; 部首:礻;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綜合多個來源的信息,“登祚”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有兩種含義:
1. 進位
指晉升官職或地位的提升,例如漢代蔡邕在《琅邪王傅蔡君碑》中提到的“登祚王臣”,即臣子因功績而晉升。
2. 同“登阼”(即位)
指君主登基或繼承皇位。如晉代陸機《愍懷太子诔》中的“我皇登祚”,以及《宋書》記載的“太祖登祚”,均表示帝王即位。這一用法在史書和文學作品中常見。
補充說明
- 讀音:拼音為dēng zuò,注音為ㄉㄥ ㄗㄨㄛˋ。
- 詞義演變:“祚”本義為福氣或皇位,因此“登祚”既可指地位的提升(如官職),也可特指帝王即位。
- 現代使用:該詞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曆史類文本中。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若涉及古代帝王或祭祀場景,通常取“即位”之意。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登祚》是一個成語,指登上帝位,即皇帝即位。下面是關于《登祚》的相關信息:
意思:《登祚》意為登上帝位,即成為皇帝。這個成語用來描述某個人或者某個民族的領導者登上統治地位,擔任權力最高的職位。
拆分部首和筆畫:《登祚》的拆分部首是“立”和“示”,共有14個筆畫。
來源:《登祚》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訓子經》中,并在《尚書·周書·元年》中被使用。它是用來描述一個人成為國君的過程,即登上帝位。
繁體:《登祚》的繁體字是《登祚》。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在有所不同。關于《登祚》這個成語,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但幾乎所有古代文獻中都描述了相同的意思。
例句:一位中國皇帝的即位可以用《登祚》來形容,如“他于公元1402年登祚,成為明朝的第三位皇帝。”
組詞:《登祚》是一個獨立的成語,沒有常見的組詞形式。
近義詞:《繼位》、《即位》可以作為《登祚》的近義詞。
反義詞:《退位》、《退禅》可以作為《登祚》的反義詞。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