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初旦的意思、初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初旦的解釋

猶拂曉。《後漢書·黨锢傳·李膺》:“不謂夷之初旦,明而未融。” 南朝 梁 沉約 《歲暮愍衰草》詩:“露縞枝於初旦,霜紅天於始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初旦”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基本含義:指拂曉時分,即天剛亮的時候,常用于描述黎明前後的時刻。

文獻出處

  1. 《後漢書·黨锢傳·李膺》:文中提到“不謂夷之初旦,明而未融”,比喻事物初現但未完全顯現的狀态。
  2. 南朝沈約《歲暮愍衰草》:“露缟枝于初旦,霜紅天于始夕”,描繪清晨露水凝結在枝頭的景象。
  3. 宋代蘇轼詩詞:如“喜鵲翻初旦”和“及此初旦涼”,均以“初旦”指代早晨的涼爽或自然動态。

用法特點

補充說明

該詞由“初”(開始)和“旦”(天亮)組合而成,字面直譯為“天剛亮”,引申為事物發展的初期階段。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初旦的意思

初旦(chū dàn)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每年元旦的第一天,即公曆的1月1日。這一天被視為新年的開始,很多國家都會慶祝這個重要的節日。

初旦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初旦的部首是日字旁,表示與太陽、日子相關。初旦一共有12個筆畫。

初旦的來源

初旦一詞最早見于《說文解字》,它是由“初”和“旦”兩個字組合而成。初意為“開始”,旦意為“早晨”,合在一起就是新年的第一天。

初旦的繁體字

初旦的繁體字為「初晨」。在繁體字中,“旦”變成了“晨”,但意思和讀音都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初”字的寫法有多種變體,而“旦”字的寫法較為固定,寫作“日”字旁加一個“旦”字。”

初旦的例句

1. 初旦這天,人們會去廟裡祈求來年的平安和好運。

2. 初旦一過,寒冬開始漸漸轉暖,春天就要到來了。

初旦的組詞

初旦沒有常見的相關組詞。

初旦的近義詞

新年、元旦

初旦的反義詞

年末、除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