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獮薙的意思、獮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獮薙的解釋

鏟除;剿滅。 宋 鄭清之 《東湖送藕》詩:“ 東湖 百頃蓮,夏日傲 趙盾 ,州家浚河渠,獮薙甚芸墾。”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四:“﹝ 兆惠 、 富德 ﹞分兩翼圍獵,約相會於 伊犂 ,皆分數路,無大隊,所至獮薙,搜山網谷。” 清 薛福成 《上曾侯相書》:“凡兇頑狡悍之民,獮薙略盡,其漏網逋竄者,不過一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獮薙”是一個由“獮”和“薙”組成的複合詞,需分别解析兩字的含義後綜合理解:

  1. 獮(xiǎn)
    本義指古代秋季的狩獵活動,引申為清除、消滅。如《周禮》中記載“中秋田曰獮”,即秋季通過狩獵清除野獸,維護農田。

  2. 薙(tì)
    有兩層含義():

    • 除草:如《說文解字》釋為“除草也”,《禮記·月令》提到“燒薙行水”指焚燒并清理雜草。
    • 同“剃”:表剃發動作,如“薙度”指出家剃發為僧()。
  3. 組合義推測
    “獮薙”可能結合了兩者的清除含義,指通過武力或強力手段徹底鏟除,類似“鋤薙”(除草引申為消滅,見)。例如,可類比為軍事或政治上的肅清行動,或大規模環境治理。

注意:該詞較罕見,具體語境需結合文獻用例。若涉及古文,建議核查原出處上下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獮薙》?

《獮薙》是一個古漢字,它是指用來捕捉獮(一種野獸)的工具。

拆分部首和筆畫

《獮薙》的拆分部首是犭(犬旁)和艸(草旁),是由12個筆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獮薙》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是古代人們刻意造字時所創造的。在繁體中,這個詞的寫法依然保留着犬旁和艸旁的結構。

古時候漢字寫法

按照古代漢字的寫法,《獮薙》在犬旁的左上角的位置應該是寫艸旁的,像草字那樣。這是因為古代漢字的書寫規範與現代略有不同。

例句

他使用《獮薙》迅速捕捉到了野獸。

組詞

- 獮器(捕捉獮的工具)
- 獮皮(獮的皮毛)
- 薙草(割草)

近義詞

狩獵、捕捉

反義詞

放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