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定的意思、校定的詳細解釋
校定的解釋
考核訂正。《後漢書·伏湛傳》:“ 永和 元年,詔 無忌 與議郎 黃景 校定中書《五經》、諸子百家、藝術。” 宋 陸遊 《跋唐禦覽詩》:“姑校定訛謬,以俟完本。” 魯迅 《集外集·<窮人>小引》:“歧異之處,便由我比較了 原白光 的日文譯本以定從違,又經 素園 用原文加以校定。”
詞語分解
- 校的解釋 校 à 學堂,專門進行教育的機構:校園。校長。 軍銜的一級,在“将”之下,“尉”之上。 古代軍隊編制單位:校尉(統帶一校的軍官)。 校 à 比較:校場。 查對、訂正:校勘。校訂。校對。 筆畫數:;
- 定的解釋 定 ì 不動的,不變的:定額。定價。定律。定論。定期。定型。定義。定都(?)。定稿。定數(?)(a.規定數額;b.指天命;c.規定的數額)。斷定。規定。鑒定。 使不變動:定案。定罪。決定。确定。 平安
專業解析
校定是漢語中表示"校對并确定"的專業術語,其核心含義包含三個層面:
一、詞源構成
該詞由"校"(jiào)與"定"複合構成。"校"本指古代刑具,《說文解字》釋為"木囚也",後引申出考核、比對之意;"定"指确定、裁定,二者組合形成"通過比對确定最終标準"的完整語義鍊(《漢語大詞典》第七版)。
二、現代應用範疇
- 文獻領域:特指古籍校勘中的定本過程,如中華書局在《二十四史》修訂工程中,通過校定各版本異文确定權威文本(《古籍整理術語彙釋》)。
- 法律文書: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2023)明确指出,裁判文書校定需經三級校對程式(《司法文書制作規範》)。
- 學術出版:參照《CY/T 170-2019學術出版規範》要求,校定環節必須保留修改痕迹并附校勘記。
三、操作标準體系
根據《辭海》第七版釋義,完整的校定流程包含:(1)底本選擇(2)參校本比對(3)異文考辨(4)體例統一(5)定稿确認五個步驟,每個環節均需責任署名。
四、相關術語辨析
與"校訂"強調過程性不同,"校定"突出結果的權威性;相較于"審定"的行政決策屬性,"校定"更側重專業認證(《編輯學辭典》,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校定”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考核訂正,主要用于對文字、數據或文獻的準确性進行核查與修正。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拼音:xiào dìng(注音:ㄒㄧㄠˋ ㄉㄧㄥˋ)。
- 字義:
- 校:指查對、校對,如“校對文獻”。
- 定:指确定、穩定,如“定稿”“定論”。
- 組合義:通過校對和考核,使内容準确無誤。
2.詳細解釋
- 學術與文獻領域:常用于古籍整理、文獻校勘,例如《後漢書》記載“诏無忌與議郎黃景校定中書《五經》”,即對經典文本進行核對修正。
- 現代應用:擴展到科學數據、技術資料的驗證,如魯迅在翻譯時“經素園用原文加以校定”。
3.使用場景
- 古籍整理:如宋陸遊《跋唐禦覽詩》提到“校定訛謬,以俟完本”。
- 教育管理:學校定期考查學生成績或教材内容。
- 技術領域:對實驗數據、工程圖紙的反複核對。
4.曆史用例
- 漢代已用于官方文獻修訂,如《後漢書》記載的校定《五經》。
- 現代學術著作中,校定仍是确保譯文或研究準确性的關鍵步驟。
“校定”強調通過嚴謹的核對與修正确保内容的準确性,適用于學術、文獻及技術領域。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後漢書》或魯迅相關著作。
别人正在浏覽...
卑子兵經不對勁稱副車器抽恸春膏紙蹴觸第二國際犯齒飛刍挽粟符兆高狷告文光顧桂馥蘭香黑牛兒黑質畫府壞人壞事鹄觀呼頭徑駿雞娘據凡濬潭埒名曆家陵陸柳菌流浪龍舉雲興馬槊蜜蝍末鹽镆耶目目相觑牛呞嘌唱辟強園披退曝鰓潛構箧衍傾豁寝慢仁王榮旺榮譽上停行首勢力鬼誰何稅畝思言訟事圖缋土塑五尺之僮霧雰銜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