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痛哭。《宋書·桂陽王休範傳》:“是以望陵墳而摧裂,想鑾旂而抽慟。”
“抽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指痛哭、極度悲傷的哭泣,形容悲痛到難以自持的狀态。該詞由“抽”(表情緒抽離或身體顫動)和“恸”(表極度悲哀)組合而成,強調情感爆發的強烈程度。
字義分析
出處與語境
最早見于《宋書·桂陽王休範傳》:“是以望陵墳而摧裂,想鑾旂而抽慟”,描寫面對陵墓時悲痛欲絕的情狀。
近義詞與反義詞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多出現在古籍或文學作品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情感深度。
抽恸是一個漢字詞組,意思是因為悲痛而抽泣哀號的樣子。形容人在極度悲傷或痛苦之下,表現出劇烈的情緒反應。
拆分部首和筆畫抽恸的拆分部首是手和罒,其中手是最左邊的部首,表示與人的手相關的意思;罒則是最右邊的部首,表示在圍場中的動作。抽恸的總筆畫數為11劃。
來源及繁體字抽恸在古代文獻中并沒有确切的來源記錄,但其含義對應的動作在悲痛場合中常見。抽恸的繁體字為“抽慟”,慟字的上面有一個“忄”形狀的部首,表示情感激動。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抽恸的寫法并不完全一樣。其中“抽”字在古代常常會寫作“搊”或“抽”;而“恸”字在古代常常會寫作“憅”或“慟”。雖然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但其意義都保持一緻。
例句他聽到這個消息後,抽恸而大哭。
組詞有關抽恸的常用組詞有:抽泣、抽搐、悲恸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與抽恸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悲痛、哭泣、號啕等。相反的詞語有歡笑、喜悅、愉快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