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稅畝的意思、稅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稅畝的解釋

我國古代按土地面積向田主征稅的賦稅制度。《公羊傳·宣公十五年》:“稅畝者何?履畝而稅也。”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稅畝丘甲田賦》:“ 宣公 之初稅畝,譏其始什二而稅也。” 明 劉基 《初稅畝蝝生饑大有年》:“稅畝者公田之外,又履其餘畝而取之,是為什而取二矣。”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第四章第六節:“農夫耕種公田,不能同時供應軍役,戰争隨時可以發生,公田也就隨時有荒蕪的危險,廢除公田制改為按畝收稅的稅畝制,顯然對領主有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稅畝是中國古代重要的賦稅制度,其核心含義及曆史背景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定義

稅畝指按土地面積向田主征稅的制度,即根據實際耕地畝數計算稅額。這一制度改變了早期以公田勞役為主的"井田制"稅收方式,标志着土地私有化進程的推進。

二、曆史實施

  1. 起源時間:最早見于春秋時期魯國,《公羊傳·宣公十五年》記載"履畝而稅",即魯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推行的"初稅畝"。
  2. 計稅方式:在原有公田稅基礎上,對私田按畝征稅,形成"什二而稅"(即20%稅率),如劉基所述"公田之外,又履其餘畝而取之"。

三、社會影響

• 促進土地私有:承認私田合法性,加速井田制瓦解
• 加重農民負擔:雙重征稅導緻"什而取二"的高稅率
• 推動稅制改革:為後世租庸調、兩稅法等賦稅體系奠定基礎

四、延伸含義

現代語境中,"稅畝"可比喻過重的稅收負擔,如形容"某地稅畝沉重,企業難以為繼"。但需注意這是引申義,曆史學定義仍以實物土地稅為核心。

文獻佐證

《中國通史》指出該制度使領主受益,但導緻公田荒蕪風險,成為稅制改革的轉折點。

網絡擴展解釋二

稅畝的意思

《稅畝》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其中,意為向國家繳納財富的一部分;意為土地的面積單位。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字典,稅畝的部首分别是。筆畫總數為12

來源和繁體

《稅畝》一詞源自于古代中國的土地制度。在古代,農民需要以土地的一部分收成來作為稅收支付給國家。其中的土地單位被稱為,稅收則是。當兩個字合在一起,形成了稅畝

繁體字稅畝被用來寫這個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稅畝的寫法并不一緻。有些時候,稅的部分可以寫作,即将替代畝部分的部首。那個時候,我們可以看到禾畝的寫法。

例句

1. 農民們每年都要按照所耕種的稅畝向國家繳納一定的稅收。

2. 他的農田大約有50,每年要交納相應的稅款

組詞

稅收、畝地、畝産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稅額、稅金

反義詞:賦稅、減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