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對佛的尊稱。 唐 王勃 《益州德陽縣善寂寺碑》:“握仁王之寶鏡,日月重光;驅梵帝之金輪,雷霆靜祲。” 明 高啟 《送證上人住持道場》詩:“袈裟曾侍玉座傍,萬衆闤聽講仁王。”
(2).《仁王經》中所說的“仁王”,是對 印度 當時十六國國王的尊稱。
“仁王”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對佛的尊稱
佛教徒常以“仁王”尊稱佛陀,體現其慈悲與護佑衆生的特質。例如唐代王勃在《益州德陽縣善寂寺碑》中寫道:“握仁王之寶鏡,日月重光”,即以“仁王”代指佛。
護法神的象征
在佛教經典中,“仁王”也指護法神金剛力士,象征以慈悲與智慧守護佛法及信衆。
《仁王經》提到的“仁王”是對古代印度十六國國王的尊稱,意為“施行仁政的君主”。經文中強調國王應以仁德治國,保護國家安定,如“施恩布德故名為仁,統化自在故稱為王”。
擴展參考:若需了解“仁王”在遊戲或文學中的衍生含義(如《仁王》遊戲中的“精華”設定),可進一步查閱相關文化作品。
仁王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下面将對其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進行解釋。
仁王的拆分部首是“人”和“王”,分别為左側和上部的部首。筆畫數分别為“2”和“5”,總計為7個筆畫。
仁王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論語》中,是孔子的儒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主要指代人的善良、仁慈、寬容和正直的品質。
在繁體字中,仁王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中,仁王的寫法與現代相比稍有不同,但基本保持一緻。
1. 仁王者,人之道也。(《孟子》)
2. 仁王之心,天下皆受用。(《左傳》)
仁王可以組成許多詞語,例如:仁義、仁愛、王者、王國等。
仁王的近義詞有:仁德、仁心、仁慈、仁義等。
仁王的反義詞有:暴虐、狠心、冷酷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