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之别名。言其能激起創作的靈感,故稱。 宋 蘇轼 《洞庭春色》詩:“應呼釣詩鈎,亦號掃愁帚。” 元 喬吉 《金錢記》第三折:“枉了也這掃愁帚,釣詩鈎。”亦作“ 釣詩鉤 ”。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八大王》:“厥名為‘酒’,其名最多……或以為‘釣詩鉤’,又以為‘掃愁帚’。”
“釣詩鈎”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根據語境區分:
《釣詩鈎》是一個漢字詞語,這個詞的意思是指通過詩詞來吸引讀者、觀衆或聽衆的注意力和情感,就像用魚鈎釣魚一樣吸引人。
《釣詩鈎》的部首是钅(金字旁)和鈎,總共有11個筆畫。
《釣詩鈎》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造的一個詞語。他認為好的詩作需要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和興趣,就像用魚鈎引起魚兒的注意一樣,于是形成了這個比喻。
《釣詩鈎》的繁體字是《釣詩鉤》。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例如,《釣詩鈎》的“鈎”字在繁體中間有附加一條“左右鈎”的标記,即“鈎”字的下方有兩個橫折鈎形狀的筆畫,而不僅僅是一個鈎。
1. 他的詩歌總是能夠使用生動的描寫和深刻的意境來釣詩鈎。
2. 這篇文章以詩詞的形式吸引了讀者的注意力,達到了釣詩鈎的效果。
3. 他是一個擅長運用釣詩鈎的作家,他每次都能夠引人入勝。
組詞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靈活運用。例如可以組成:“釣人心鉤”、“詩鉤佳句”等詞語。
近義詞有吸引讀者、觀衆或聽衆的注意力和情感的、引人入勝的、富有感染力的等。
反義詞為未能引起注意力的、冷淡的、無趣的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