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謹守憲綱。 宋 胡宿 《禁内降诏》:“蹈道以臨庶邦,謹憲而持大柄。”
“謹憲”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謹憲”由“謹”(謹慎)和“憲”(憲法/法紀)組合而成,指對法律或憲法的嚴格遵守,強調以謹慎态度維護法紀。常用于表達對法律的尊重,或贊揚個人/組織守法自律的品質。
宋代胡宿在诏書中寫道:“蹈道以臨庶邦,謹憲而持大柄”,意指以法紀為準則治理國家。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宋代文獻或權威詞典釋義。
謹憲(jǐn xiàn),是指恭敬遵循憲法規定,認真守法、恪守道德的意思。
謹憲的拆分部首為讠和示,其中讠是表示語言、言語的意思,示是表示出示、表明的意思。謹憲的筆畫有12畫。
謹憲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思想,強調人們在治理國家時要恪守憲法法規,以及對法治的敬畏和遵守。在現代社會,謹憲是一種重要的法律和道德觀念。
謹憲的繁體字為謹憲。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沒有現在的标準化,所以謹憲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體。根據不同的史書記載,謹憲的古代寫法可能是“謹憲”、“謹憲”等。
1. 作為公務人員,我們應該時刻謹憲,遵循法律和道德準則。
2. 法治社會的基石是全體公民共同謹憲。
謹慎、憲法、憲章、憲政
遵守、遵循、恪守、奉行
違憲、不守法、不遵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