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規勸告誡。 晉 葛洪 《抱樸子·君道》:“經典規戒,弗聞弗覽,玩弄褻宴,是耽是務。” 宋 蘇轼 《乞錄用鄭俠王斿狀》:“ 安國 挺然不屈,不獨納忠於先帝,亦嘗以苦言至計規戒其兄。” 郭沫若 《蒐苗的檢閱》:“說這種話的人大抵是不懷好意的,但在我們聽來,也不失為是一種規戒。”
“規戒”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uī jiè,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規戒”指通過規勸和警戒來告誡他人遵守規則或謹慎行事,強調對行為規範的提醒。例如:“老師規戒學生不可作弊。”
根據詞典建議:
“規戒”側重通過勸告和警示約束行為,但需注意現代漢語更推薦使用“規誡”。在正式寫作或考試中,建議優先選用規範形式“規誡”。
《規戒》是一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它的意思是遵守規章制度,約束自己的行為,戒除不良習慣,自我約束。
《規戒》的拆分部首是「言」和「戈」。其中,「言」表示與語言、言辭、言語有關的意思;「戈」則表示與戰争、器具、兵器有關的意思。整個成語共有12筆畫。
《規戒》這個成語最早來源于中國傳統儒家文化。在古代,「規戒」被視為維護社會秩序和個人道德的重要手段,可以培養人們的良好習慣和行為規範。在繁體字中,「規」的正體字為「規」,「戒」的正體字為「戒」。
在古代,「規」的寫法略有不同。它的古體字形是「規」,由「夫」和「見」組成。夫表示人,見表示看、認識。古時候的人們以「看到的事物引導行為」來理解「規」這個字。而「戒」則是一個獨立的漢字,其字形從古至今基本保持不變。
他要堅守自己的原則,嚴格遵守公司的《規戒》。
規定、戒律、紀律、規章、規範等。
遵循、循行、守則、戒備、警規。
違反、不守、放縱、無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