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母兄的意思、母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母兄的解釋

(1).同母之兄。别于庶兄。《公羊傳·隱公七年》:“ 齊侯 使其弟 年 來聘。其稱弟何?母弟稱弟,母兄稱兄。” 何休 注:“母兄,同母兄。” 唐 韓愈 《唐朝散大夫孔君墓志銘》:“君母兄 戣 ,尚書兵部員外郎……以文行稱朝廷。”

(2).母和兄。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 康 ﹞少加孤露,母兄見驕,不涉經學。” 唐 白居易 《秦中吟·議婚》:“紅樓富家女,金縷繡羅襦,見人不歛手,嬌癡二八初。母兄未開口,已嫁不須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母兄,漢語親屬稱謂詞,其核心含義在不同曆史語境中存在演變。據《漢語大詞典》釋義,母兄主要有以下三種解釋方向:

一、本義指同母所生兄長 《漢語親屬稱謂大詞典》記載,"母兄"最初用于強調血緣關系中的同母屬性,例如《左傳·襄公二十三年》所述"季武子無適子,公彌長,而愛悼子,欲立之",孔穎達疏證時即用"母兄"特指同母兄長。這種用法在宗法制度下具有區分嫡庶的重要意義。

二、特殊語境中代指舅父 《稱謂錄》考據顯示,南北朝至唐代文獻存在将"母兄"用作舅父代稱的特殊現象。如《北史·李孝貞傳》"崔暹為母兄求婿"之句,清代學者梁章钜考證此處"母兄"即指舅父。這種轉義用法與古代"從母稱"的親屬稱謂制度相關。

三、現代漢語中的語義收縮 《現代漢語稱謂詞典》指出,在當代普通話體系下,"母兄"已基本退出口語系統,主要保留在古籍整理和方言研究領域。方言調查顯示,閩南語、客家話等方言區仍存在以"母兄"強調同母兄弟關系的殘餘用法。

該詞演變軌迹印證了中國親屬稱謂制度從重"别親疏"到重"分長幼"的轉變過程,相關研究可參考《漢語稱謂研究》等學術專著。

網絡擴展解釋

“母兄”是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 同母之兄
    指同一母親所生的兄長,區别于庶兄(即父親其他妻子所生的兒子)。這一釋義源自古代宗法制度,用于強調血緣關系的嫡庶之分。例如《公羊傳·隱公七年》記載:“母弟稱弟,母兄稱兄”,何休注釋明确“母兄”即同母兄長()。

  2. 母親與兄長
    在部分語境中,“母兄”可拆解為母親和兄長,表示家庭中的兩位至親。如三國時期嵇康在《與山巨源絕交書》中提及“母兄見驕”,此處的“母兄”即指代母親和兄長()。

使用場景

補充說明
需注意語境區分具體含義,古代以“同母之兄”為主流釋義,而“母和兄”的用法相對少見。

别人正在浏覽...

白丁香辯通碧草草孽池柏齒印春溟催糧大恩大德單門獨戶遞杯端言端要都統飛路鳳草扶危救困擀面杖高眼鲽高壓楔槅門固寵規饬過場鼓師觚壇黃門省黃漂漂假闆煎點艱難險阻較定浄身灸炷空浮狂狂镂臂亂嘈嘈輪作蒙頭轉向磨穿鐵硯旁燭評别評點家辟啟披雲霧頗側蒲柳審定省罷深溝堅壁授指霜梅睡獅死心塌地鎖鐄讨饒鶗鴂雕卉偉談窩停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