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考慮、研究各類事務。 南朝 齊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二:“必待天爵具脩,人紀鹹事,然後沿才受職,揆務分司。”
(2).宰相的職務。 唐 元稹 《授韓臯尚書左仆射制》:“日者銓覈羣才,兼榮揆務。”
“揆務”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揆”意為衡量、權衡,“務”指事務、工作。組合後,“揆務”的核心含義是明确事務的輕重緩急,合理規劃與處理。
二、詳細解釋
三、用法與語境
現代多用于書面語或學術讨論,既可表達對事務的理性處理,也可在曆史文獻中特指高層的管理職責。
總結來看,“揆務”兼具具體的事務管理方法和抽象的高層職責兩層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揆務(kuí wù)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衡量、計算事物的大小、長短、輕重、速度等等。具體來說,揆務指的是通過衡量、分析和評估來判斷事物的重要性和程度。
揆務的部首是扌(手)和冘(用),它們分别位于字的左側和右上角。揆務的總筆畫數是8畫。
揆務最早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一書中,該書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字書,由許慎編撰。在繁體字中,“揆”字保留了其原始的形态,沒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常常使用象形或指事的方式來表示物體的形狀或含義。因此,揆務在古代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由于沒有具體的古代揆務的影印或繪畫,我們無法确定其确切的古代寫法。
1. 在選擇投資項目時,我們需要揆務風險和收益。
2. 在進行家庭預算時,我們應該揆務每個支出的重要性。
3. 他是一個很注意揆務利益的人。
組詞:揆量(kuí liáng)。
近義詞:衡量、評估、鑒定。
反義詞:輕描淡寫、漫不經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