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縚線的意思、縚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縚線的解釋

絲線;絲帶。舊題 宋 蘇轼 《艾子雜說》:“夫鷹隼擊物,或入林中,而絆足縚線偶為木之所綰,則振羽之際,鈴聲可尋而索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縚線

“縚線”為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用于編織或捆紮的絲線、帶子,特指絲質或類似材質的細長編織物。其中“縚”是“縧”的異體字(《漢語大詞典》),本義為絲帶;“線”指絲縷,合稱強調其材質與功能屬性。據《漢語大詞典》釋義,“縚”通“縧”,指“用絲編織的帶子或繩子”,故“縚線”可理解為絲制編織帶或捆紮用絲線,多用于古代服飾、器物裝飾或日常捆紮。

該詞屬古漢語遺留詞彙,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文獻或特定方言。其權威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辭源》等工具書,例如《漢語大詞典》明确收錄“縚”同“縧”,并引《說文解字》注“縧,扁緒也”,佐證其絲織品屬性。需注意,“縚線”與“縧線”為同詞異寫,實際應用中常以“縧線”為規範字形。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第9卷),商務印書館,1992年。
  2.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09年。
  3. 《說文解字注》,[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網絡擴展解釋

“縚線”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 讀音與基本釋義
讀音為tāo xiàn,泛指雜色絲帶或絲線類物品。其中“縚”同“縧”,指絲帶;“線”即絲線,合稱可指代裝飾性絲織品。

2. 文獻出處
該詞見于宋代蘇轼(舊題)的《艾子雜說》,文中描述獵鷹被絲線纏繞的情景:“絆足縚線偶為木之所綰,則振羽之際,鈴聲可尋而索也。” 此處“縚線”指系在鷹足上的絲線,用于通過鈴聲追蹤位置。

3. 應用場景
古代多用于描述服飾、器物上的絲質裝飾,或功能性繩索(如獵鷹的系帶)。因材質色彩多樣,常強調“雜色”特性。

4. 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已不常見,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化語境中。近義詞包括“絲縧”“絲帶”等。

别人正在浏覽...

白輿素車被隄避第朝漢台宸駕吹笙廟貸法代身大千得民谛辨鼎角福齊南山幹方膏乳羔鴈高足孤悴角觝社教宗進款進索金珠即世灸客決定論崛崎谲委可勝類名棱官龍翔鳳翥慢怛劘蕩磨琢派合霶潤漂樐聘賢千斤擔伽藍清悟權利全球環境監測系統勝士示範石墈讨酒錢挑敵踢跳透空頭影魋髻退身微時文工團相挈仙仗小冠子夏宵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