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滲漏;洩漏。《文選·潘嶽<閑居賦>》“陸擿紫房” 李善 注引 漢 馬融 《高第頌》:“黃果揚芳,紫房潰漏。”
“潰漏”是一個漢語成語,發音為kuì lòu,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指事物破裂、破損或洩漏,既可用于描述物理上的損壞(如容器滲漏),也可比喻抽象層面的破敗或秘密洩露。例如:
由“潰”和“漏”兩個近義字組合:
漢代馬融《高第頌》中的“紫房潰漏”描述果房破裂、汁液洩漏,體現其原初的物理含義()。後亦用于形容秘密洩露或局勢失控。
現代使用較少,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場景,如:
“潰漏”兼具具體與抽象意義,需結合語境理解。若需更權威的文獻例證,可進一步查閱《文選》等古籍()。
《潰漏》是一個動詞詞組,意為破裂、洩漏、散發。
《潰漏》的拆分部首是水并玄,分别位于左右兩側。
根據漢字的構造和筆畫順序,可以分解為:水、口、田、又、頭、一。
《潰漏》的來源比較明确,其中“潰”字來自于古代的《說文解字》。《說文解字》中解釋“潰”為“水動猶宛動也”。
而“漏”字則來自于《說文解字》中解釋為“取下木栅以通水,謂之漏”。
兩個字合在一起便構成了“潰漏”。
《潰漏》的繁體寫法為「潰潰」。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演變,古時候《潰漏》的寫法為「潰潦」。
1. 工廠的管道發生了潰漏,導緻水源供應中斷。
2. 醫生發現他身體内部的血管有潰漏現象,需要及時手術治療。
調和、潰爛、漏洞、竊漏、傾瀉。
洩漏、外溢、洩露、外漏。
封閉、密封、防漏、堵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