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箨的美稱。 唐 王貞白 《洗竹》詩:“錦籜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饌稱清虛。” 唐 殷文圭 《題友人庭竹》詩:“鈿竿離立霜文靜,錦籜飄零粉節深。”
“錦箨”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文學詞彙,由“錦”和“箨”兩個部分構成:
錦
原指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如錦緞),引申為“華美、絢麗”之意,常用于詩詞中形容鮮豔多彩的意象,如“錦霞”“錦繡山河”。
箨(tuò)
指竹類植物在生長過程中脫落的筍殼或竹皮。《說文解字》釋為“竹皮”,古詩文中常與竹子意象結合,如謝靈運“初篁苞綠箨”中描寫新竹裹着綠殼破土而出。
整體含義:
“錦箨”字面可理解為“如錦繡般華美的筍殼”,多用于文學場景中,通過比喻手法突出竹筍外殼的斑斓色彩或精緻紋理。例如,在描繪竹林景觀或春季新筍萌發時,用“錦箨”增強畫面美感,如“新筍裂錦箨,翠色映春晖”。
使用場景:
該詞多見于古典詩詞或抒情散文,現代使用較少。需注意語境,避免與“金箨”(金色竹皮)或“錦瑟”(樂器)等相似詞彙混淆。
《錦箨》是一個漢字詞,它包含兩個部首:钅和⺮,總共有13畫。它源自古代文獻,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它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如今的簡化字寫法是“錦箨”,而繁體字寫法可能是「錦箨」。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錦箨有時候也被寫作「錦筠」,其中的「箨」字與現代寫法保持一緻,而「錦筠」可解釋為用錦繡的圖案裝飾而成的箨子。
下面是一些包含「錦箨」的例句:
1. 這個花瓶是用錦箨制作而成的。
2. 她的手工作品用了許多錦箨進行裝飾。
3. 這個古老的文物上鑲嵌着精美的錦箨。
在組詞方面,可以使用一些與「錦箨」有關的詞彙,如:錦繡、箨帛(指用箨子做成的布料)、箨筠(指用箨子制成的竹制品)。
與「錦箨」意義相近的詞語有:錦緞、繡花、彩綢。
與「錦箨」意義相反的詞語有:素色、樸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