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候吏的意思、候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候吏的解釋

(1).即候人。古代掌管整治道路稽查姦盜,或迎送賓客的官員。《韓非子·外儲說左下》:“臣居 齊 薦三人,一人得近王,一人為縣令,一人為候吏。及臣得罪……候吏者追臣至境上,不及不止。”

(2).多指驿吏。 唐 劉禹錫 《秋日送客至潛水驿》詩:“候吏立沙際,田家連竹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候吏是古代職官名稱,其核心含義指負責偵察、迎送或邊境事務的官吏。根據典籍記載,該詞在不同曆史時期具有以下釋義分層:

一、基本職能 指邊境關隘的偵察官,始見于《史記·匈奴列傳》注引《漢書音義》:"候吏,斥候之官"(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版)。其職責包括邊防巡視與敵情刺探,屬軍事偵察體系。

二、職能擴展 唐代文獻記載中延伸出兩種職能:

  1. 驿傳系統接待官,《資治通鑒》胡三省注稱:"候吏,掌迎送賓客之吏"
  2. 地方行政屬官,《唐六典》載州府設"司候吏"分管戶籍稽查(來源:中華書局《古代職官大辭典》)。

三、詞源學特征 該詞由"候"與"吏"構成會意結構:"候"取《說文解字》"伺望也"之本義,強調觀察職能;"吏"據《周禮》鄭玄注"治人者",指基層官員。二字組合精準體現其監察屬性(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四、典籍例證 《淮南子·時則訓》:"候吏執燧",高誘注釋為"掌候之官";《後漢書·光武帝紀》李賢注引《漢官儀》記載邊郡"置候吏五人",佐證其軍事編制屬性(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經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

“候吏”是一個古代官職相關的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

  1. 古代道路稽查與迎賓官員
    指“候人”,即負責整治道路、稽查奸盜或迎送賓客的官員。這一職能在《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中有記載,提到候吏曾幫助追捕罪臣至邊境。該職位兼具治安管理與外交接待的雙重職責。

  2. 驿吏的别稱
    唐代以後,“候吏”多指驿站官吏。例如劉禹錫在《秋日送客至潛水驿》中描述“候吏立沙際”,生動展現了驿吏在驿站旁迎候賓客的場景。

補充說明: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判斷其含義,若需深入考證可參考《韓非子》原文或唐代驿站制度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白報紙吡唎博沽撥鋪唱酬吃開癡癖大耗代數數點素耳戳發嫁發脹膚皮潦草氿泉扢喇察合境烘晴荒銀劃時代火母鹄盼架鳌家屬樓積遠覺地來業姥娘靈星門林澤離索禮職龍官隴頭音信螺山露頭露腦麻尾雀冥翳闵亂思治朋肯偏制僻論破不剌全備蘘荷申禁舌言石塘失宜授甲衰孄忑忑忐忐外方文魔舞天無息向慕祥氣嫌難稀裡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