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放告牌的意思、放告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放告牌的解釋

舊時官府每月定期坐衙受理案件時挂出的通告牌。 元 無名氏 《争報恩》第二折:“現為 濟州 知府之職,今日陞廳坐早衙, 張千 ,喝攛箱擡放告牌出去。” 明 鄭若庸 《玉玦記·陽勘》:“拿放告牌出去,有告狀的着他入來。”《金6*6*梅詞話》第四八回:“﹝ 安童 ﹞打聽巡按禦史在 東昌府 住紮……自思:我若説下書的,門上人決不肯放;不如等放告牌出來,我跪門進去,連狀帶書呈上。”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放告牌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放告牌是中國古代司法制度中的專用公示工具,特指官府衙門前用于張貼告示、發布政令或公示案件的木質标牌。其名稱由“放”(張貼、公布)、“告”(告知)、“牌”(标識物)三部分構成,體現公開傳達信息的核心功能。

從形制來看,放告牌多采用杉木、柏木等耐腐材質制作,表面塗朱漆或黑漆,文字以楷書镌刻,尺寸約三尺見方,符合《大明會典》記載的官方文書規格标準。其内容涵蓋賦稅變更、訴訟公告、通緝令等政務信息,如《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六十五載:“州縣放告日懸牌曉谕,每月三六九日受詞。”

在司法實踐中,放告牌具有程式公示價值。《棠陰比事》記載宋代提刑官宋慈曾用放告牌公示驗屍結果,成為古代司法透明化的實證。該制度延續至清代,《刑案彙覽》收錄的嘉慶七年順天府案例顯示,衙門通過放告牌公示土地糾紛裁決文書,保障當事人知情權。

語言學角度分析,《說文解字注》釋“放”為“逐也,引申為布也”,“告”取“牛觸人,角著橫木,所以告人也”的警示義,與牌結合後形成特定司法術語。現代漢語中該詞已退出常用詞彙範疇,但在法制史研究領域仍具學術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放告牌”是一個具有曆史背景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解釋:

一、古代官府的實際用途

指舊時官府在特定日期挂出的受理案件通告牌。具體特點包括:

  1. 功能:用于公示官府開堂受理民間訴訟的時間,常見于元、明時期。例如《争報恩》中描述:“擡放告牌出去”即衙役挂出受理案件的标識。
  2. 使用場景:每月定期挂出,百姓見牌後可遞狀申告(如《玉玦記》提到“有告狀的著他入來”)。

二、現代引申含義(需謹慎參考)

部分現代詞典将其解釋為比喻公開表達立場或态度的行為,認為“放”指公開,“告牌”象征立場标識。但此釋義缺乏古代文獻佐證,可能與原意存在引申差異。


建議參考來源:若需考據原義,推薦查閱《漢典》或元明戲曲文本;比喻用法可對照《查字典》條目,但需注意語義演變可能性。

别人正在浏覽...

避世離俗不絕于耳骖風驷霞充茂出聲寸丹刀匕吊牌頂冒東西步發上沖冠分馳豐鎬鳳喙風情月債負手之歌鈎挂光大龜寳果子狸還迊函活紅銅魂夢魂台夥繁賤處九六戢尾急癢咔唑靈韶麗水龍須友冒履媒人婆密索铙铎惱恨恨鳥竄尼父骈誅劈頭曝背食芹跄地擎拳合掌啟體栖翼逡逡上演蜀鳥堂軸剔留秃圞推測隤納挖補威敬五陵兒陷破小使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