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蘖的意思、三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蘖的解釋

亦作“ 三孽 ”。謂一本生三蘖。原指 韋 、 顧 、 昆吾 ,皆 桀 之黨,後亦泛指三個結黨的惡人。《詩·商頌·長發》:“苞有三蘖,莫遂莫達。 韋 顧 既伐, 昆吾 夏桀 。” 毛 傳:“有 韋國 者,有 顧國 者,有 昆吾國 者。” 鄭玄 箋:“ 韋豕 、 韋彭 ,姓也, 顧 、 昆吾 皆 己 姓也。三國黨於 桀 惡。”《文選·劉琨<答盧谌>詩》:“二族偕覆,三孽并根。” 李善 注:“三孽,謂 劉琨 之兄子…… 劉聰 、 劉曜 、 劉粲 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蘖”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其解釋需結合文獻來源和語境:

一、基本釋義

  1. 原指曆史人物
    源自《詩經·商頌·長發》中的“苞有三蘖”,指夏桀的三個黨羽:韋、顧、昆吾,後泛指結黨作惡的群體。

  2. 字面含義
    “蘖”指植物旁生的新芽,“三蘖”即“一本生三蘖”,比喻同一根源衍生出多個分支,或事物發展過程中産生的關聯現象。


二、引申與比喻義

  1. 負面比喻
    常用于貶義,指代勾結作惡的團夥,如“三孽”即三個惡人聯合為害。

  2. 中性或積極比喻
    現代用法中,可引申為人才的培養或事物的多元發展,例如用植物新芽比喻個人或組織的成長潛力。


三、文獻依據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含義。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詩經》原文或《漢語大詞典》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蘖》的意思和來源

《三蘖》是一個由三個字組成的成語,它的意思是指一種植物繁殖方式,即通過将植物的枝條或根莖切割成數段,然後将它們分開種植,以實現植物繁殖的一種方法。

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中的《小雅·伐木》篇,其中有一句話:“臣工三蘖,蜚芻踁踁。”意思是指合作的工匠把木頭切成三段,然後分别加工。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蘖》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艹”(草字頭)和“木”。其中,“艹”是指植物類的字的部首,而“木”是植物的代表。所以可以看出,這個成語與植物的繁殖方式有關。

根據筆畫的計算,《三蘖》這個成語一共有九個筆畫。

繁體字

《三蘖》這個成語的繁體字寫作「三蘖」,其構造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三蘖」的字形會有一些變化。例如,在《康熙字典》中,它的寫法是「㗅㣲」。這種變化是因為在字的演變過程中,有些部首和字形發生了一些變化。

例句

1. 他利用三蘖的方式擴大了他的花園,使得花草繁茂。

2. 這種作物可以通過三蘖繁殖的方法快速擴大種植規模。

組詞

1. 三段蘖莖

2. 三竅成蘖

3. 三蘖五倍

近義詞

1. 三截

2. 三段

3. 三節

反義詞

1. 一體生長

2. 完整生長

3. 單蘖種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