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蘖的意思、三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蘖的解釋

亦作“ 三孽 ”。謂一本生三蘖。原指 韋 、 顧 、 昆吾 ,皆 桀 之黨,後亦泛指三個結黨的惡人。《詩·商頌·長發》:“苞有三蘖,莫遂莫達。 韋 顧 既伐, 昆吾 夏桀 。” 毛 傳:“有 韋國 者,有 顧國 者,有 昆吾國 者。” 鄭玄 箋:“ 韋豕 、 韋彭 ,姓也, 顧 、 昆吾 皆 己 姓也。三國黨於 桀 惡。”《文選·劉琨<答盧谌>詩》:“二族偕覆,三孽并根。” 李善 注:“三孽,謂 劉琨 之兄子…… 劉聰 、 劉曜 、 劉粲 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蘖是漢語中具有雙重語義指向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學與文獻應用兩個維度解析:

一、植物學本義 "三蘖"由數詞"三"與"蘖"構成。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蘖"指樹木被砍伐後根部萌生的新芽,引申為旁生分枝。三蘖即指植物主幹之外分蘖出的三個新枝,如《說文解字注》所述"木斬而複生謂之蘖"(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01年版;《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2013年校注本)。

二、文獻引申義 在先秦典籍中,三蘖被賦予政治隱喻。《尚書·商書》載"苞有三蘖,莫遂莫達",孔穎達疏解為"一本生三蘖,喻纣王雖受圍困,然惡黨猶存",此處以植物分蘖現象比喻政治勢力的分支蔓延(來源:《十三經注疏·尚書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整理本)。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屬罕用詞彙,主要見于古籍研究及文學修辭領域。其語義演變體現了漢語"觀物取象"的造詞特點,具有重要的詞源學研究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三蘖”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其解釋需結合文獻來源和語境:

一、基本釋義

  1. 原指曆史人物
    源自《詩經·商頌·長發》中的“苞有三蘖”,指夏桀的三個黨羽:韋、顧、昆吾,後泛指結黨作惡的群體。

  2. 字面含義
    “蘖”指植物旁生的新芽,“三蘖”即“一本生三蘖”,比喻同一根源衍生出多個分支,或事物發展過程中産生的關聯現象。


二、引申與比喻義

  1. 負面比喻
    常用于貶義,指代勾結作惡的團夥,如“三孽”即三個惡人聯合為害。

  2. 中性或積極比喻
    現代用法中,可引申為人才的培養或事物的多元發展,例如用植物新芽比喻個人或組織的成長潛力。


三、文獻依據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含義。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詩經》原文或《漢語大詞典》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白玉嬰闆僵北鎮避辭别券采會冊奏誠齋體赤老措支剌端視斷雲弗康該洽港埠瓜李之嫌國富民強寒芒阖椟鴻羅後祇椒室假招子疾瘼浄蕩蕩峻嶒困蹇了見斂發兩半球遼薊俚謡龍蚝銘牌默釣孬好農機站歐梅樸澹竊號喪陷三仕撒噴賞知梢婆呻喚師保事别石兕私有主宋景詩貼防題署彤庭屠醢外向隈藏屋翼嫌怕小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