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固必的意思、固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固必的解釋

語出《論語·子罕》:“毋必,毋固。”本指固執堅持,不可變通。後引申為一定,必然。 晉 葛洪 《抱樸子·論仙》:“事無固必,殆為此也。” 唐 杜甫 《寄題江外草堂》詩:“事跡無固必,幽貞愧雙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固必”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中并非獨立成詞的固定搭配。根據漢語詞彙構成原則分析,“固”與“必”作為兩個單音節詞素,可作如下分項釋義:

一、單字解析

  1. 固(gù) • 核心義:本指城牆堅固,《說文解字》釋為“四塞也”,引申指事物性狀的堅實不變。《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收錄6項釋義,包括:

    • 結實牢靠:如「穩固」「加固」
    • 态度堅決:如「固執」「固守」
    • 副詞表強調:如「固有」「固當如此」
  2. 必(bì) • 核心義:甲骨文象形為分界工具,後虛化為表必然判斷。《漢語大詞典》标注其作為副詞時表示:

    • 客觀必然性:如「驕兵必敗」
    • 主觀決斷:如「言必信,行必果」

二、組合語義推演 “固必”連用多見于古漢語語境,《論語·子罕》載“毋固,毋必”,此處“固必”指固執己見與武斷絕對的行為特征。現代漢語中該組合已不作為獨立詞彙使用,但在特定語境中可理解為“固執且武斷”的複合語義。

三、權威文獻佐證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撰的《現代漢語詞典》未收錄該詞目,建議使用者注意語境中的特殊用法。古漢語研究可參考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中《論語》相關篇章的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

“固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經曆了從貶義到中性/肯定的演變。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源與本義
    源自《論語·子罕》中的“毋必,毋固”(不要絕對化,不要固執),最初指人固執己見、不可變通的态度。這裡的“固”指頑固,“必”指武斷,二者結合形成貶義色彩。

  2. 引申義
    後逐漸演變為“一定、必然”的中性含義,強調事物發展的确定性。例如晉代葛洪《抱樸子·論仙》中“事無固必”意為“事情沒有必然結果”,唐代杜甫詩句“事跡無固必”也沿用此引申義。

  3. 文獻例證

    • 《論語》原典中“固必”帶有否定意味,倡導靈活處世。
    • 葛洪與杜甫的用法體現了詞義轉變,從批評轉為客觀陳述可能性。
    • 現代例句如“神品則功力不逮者固必不可得”(李苦禅語),仍保留“必然”之義。
  4. 現代用法
    當代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文學或學術語境,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偏向“固執”或“必然”。部分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已将其列為獨立詞條。

建議在閱讀古籍時注意語境,區分“固必”的古今異義,避免誤解。如需更多例證,可參考《抱樸子》及杜甫詩集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奧詭邦禮榜題伯氣别夢冰月巢車朝晨綢缪大權獨攬雕鹫鼎右東三省抖搐斷桉笃見督率兒女英雄傳二三其德發墨煩悗風鐵國畿酣春酣悅黃封酒将歸操借交髻梁矜色可兀的流食龍子幡卵胎生秘珍内容提要庖廚平畦清率青藓沁涼取名睿感入款麝篝師出無名十萬八千裡首揆肆類榻闆太平天國剃度提封土神完好無缺五千文務頭閑放銜接賢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