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uide] 領路人
領路人。《新唐書·王式傳》:“集土團諸兒為向導,擒 甫 ( 仇甫 )斬之。”
(1).引路。 宋 葉適 《著作正字二劉公墓志銘》:“若募彼人嚮導,挾異國濟師,合中原響赴而兵不必衆,就虜人儲聚而粟不必多。”《古今小說·沉小霞相會出師表》:“ 俺答 幾次入寇,都是 蕭芹 等為之嚮導,中國屢受其害。”
(2).引路的人。 唐 陳子昂 《谏雅州讨生羌書》:“今國家乃撤邊 羌 ,開隘道,使其收奔亡之種為嚮導以攻邊。”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十四:“ 中正 不習軍事,入虜境,望空而行,無嚮導、斥堠,性畏怯,所至逗留。”《英烈傳》第十三回:“即日發兵,汝可為嚮導。” 楊朔 《香山紅葉》:“我去的那日,天也作美,明淨高爽……人也湊巧,居然找到一位老向導。”
“向導”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和用法如下:
指帶領、指引他人前行的人或事物,通常用于描述在陌生環境中提供方向或知識幫助的角色。例如:
由“向”(方向)和“導”(引導)組成,字面意為“指明方向并引導前行”。最早可追溯至古代行路指引者,後延伸至知識、技術等抽象領域。
在計算機領域特指分步驟的操作界面(如Windows安裝向導),這種用法始于20世紀90年代圖形化操作系統的普及。
需注意:該詞通常作名詞使用,無動詞形态(“引導”才是動詞)。
向導(xiàng dǎo)是一個中文詞彙,通常用來形容一個能夠指引、引導他人前行的人。它可以指導他人在陌生的環境中找到方向,并幫助他們克服困難。
根據字典的解釋,向導由兩個部首組成:⺆(人)和⺬(果),其中⺆是左邊部首,⺬是右邊部首。向導總共有12個筆畫。
向導這個詞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具體出處可能難以追尋。但是早在古代,人們就需要其他人的幫助來指引和引導,所以向導這個詞應該從人類社會的早期開始就有使用了。
在繁體中文中,向導一詞的寫法和簡體中文相同。
根據古代漢字的演變,向導在古時的寫法可能有所差異。然而,由于缺乏具體記錄,我們無法确定古代漢字寫法是如何的。
1. 他是我們旅行中的向導,幫助我們找到了最美的風景。
2. 在這個新的工作崗位上,她快速地適應并成為了我們的向導。
3. 他是這個項目的向導,他的經驗将會非常有幫助。
1. 向導員(xiàng dǎo yuán):導遊的簡稱。
2. 領導(lǐng dǎo):指引和引導他人的人,通常與工作或組織有關。
3. 導師(dǎo shī):引導和指導學生的老師。
導遊、引路人、帶路人、指路人
迷路者、探險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