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得的意思、格得的詳細解釋
格得的解釋
謂捕獲。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四:“ 南齊 胡諧之 譖 梁州 刺史 範柏年 于 武帝 曰:‘欲擅一州。’ 柏年 已受代,帝欲不問。 諧之 曰:‘見虎格得而放上山。’于是賜死。”
詞語分解
- 格的解釋 格 é 劃分成的空欄和框子:格子紙。方格兒布。 法式,标準: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資格。 表現出來的品質:格調。風格。人格。國格。性格。 阻礙,隔閡:格格不入。 擊,打:格鬥。格殺。 推究:格
- 得的解釋 得 é 獲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恘 )。得便。得力。得濟。心得。 適合:得勁。得當(刵 )。得法。得體。 滿意:得意。揚揚自得。 完成,實現:飯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滿足名利的欲望)。 可
網絡擴展解釋
“格得”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捕獲,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和文學作品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詞義:指通過鬥争或努力将目标(如動物、敵人)擒獲,帶有主動制服的含義。
- 詞源:出自宋代陸遊《老學庵筆記》卷四,記載南齊胡諧之向武帝進讒言時,用“見虎格得而放上山”比喻縱容潛在威脅,最終導緻範柏年被賜死。
2.語境與用法
- 曆史典故:多用于政治或軍事場景,強調“控制後未徹底消除隱患”的後果。例如上述典故中,捕獲老虎卻放歸山林,暗指對威脅的處置不當。
- 現代延伸:在文學作品中,可引申為對人或事物的掌控,如“格得的舊相識”描述人物關系中的羁絆。
3.構詞分析
- “格”的含義:此處取“格鬥”“格殺”中的“格”,指對抗、制服。
- “得”的含義:表示結果,即通過行動達成目标,如“獲得”“擒得”。
4.注意事項
- 現代使用:該詞已不常見于日常用語,多見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學語境。
- 易混淆項:需注意“格得”在藥品名稱(如雙氯芬酸鉀制劑)中為專有名詞,與本文詞義無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漢語詞彙的演變,可參考《老學庵筆記》原文或相關語言學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格得(gé dé)這個詞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木”是它的左邊的部首,“彳”是它的右邊的部首。根據筆畫的計算,格得共有7個筆畫。
“格得”一詞源于古代漢語,是從藏語詞彙中借用而來的。在藏語中,格得的意思是“完整”或“完美”。它通常用來描述某物高質量和不可動搖的特性。
“格得”的繁體字寫作“格得”。在繁體字中,“格”字的右半部分仍然是“彳”,而“木”部分的形狀稍有變化。整體而言,繁體字仍然保持了原始字形的基本特征。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格得的寫法略有不同。它的古時漢字寫法是“戈得”。“戈”的意思是“兵器”或“武器”,而“得”表示“獲得”或“得到”。這種寫法充分顯示了格得與獲得成功或戰勝困難之間的内在聯繫。
以下是格得一詞的例句:
1. 它的努力和才華使他成為了這項比賽中的格得冠軍。
2. 成功并不容易,隻有通過持續的努力和毅力,才能實現真正的格得。
除了以上例句,格得還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詞組,例如:“格得實現”、“格得完美”和“格得優秀”。
近義詞方面,格得可以與“完美”、“優秀”、“出色”等詞語互換使用,表達相似的意思。
反義詞方面,與“格得”相對的詞彙包括“不完整”、“不完美”、“差勁”等詞語,用于表達相反的概念。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