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鄉塾的意思、鄉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鄉塾的解釋

[private village school] 古代鄉間學堂

詳細解釋

舊時鄉裡進行教學的地方。 南朝 梁 任昉 《齊明帝谥議》:“巖廊有搢紳之談,鄉塾無橫議之士。”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朔六日》:“ 明 時鄉塾,正月朔六日開館,十二月二十四日解館。” 鄭觀應 《盛世危言·學校》:“學之大小各有次第,鄉塾散置民間,為貧家子弟而設,由地方官集資經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鄉塾(拼音:xiāng shú,注音:ㄒㄧㄤ ㄕㄨˊ)是中國古代鄉村教育的重要形式,具體解釋如下:

  1. 定義與性質
    鄉塾指舊時鄉間設立的私塾,由有學問的先生主持,主要面向鄉村學生教授基礎文化知識,如識字、算術、禮儀等。其性質為地方性教育機構,常由地方官或民間集資管理。

  2. 曆史背景
    鄉塾的起源可追溯至宋代,并在明清時期進一步發展。南朝梁任昉《齊明帝谥議》提到“鄉塾無橫議之士”,說明其早期已存在。清代俞樾記載,明代鄉塾通常在正月開館、臘月解館,形成固定學制。

  3. 教學内容與社會作用
    除基礎文化教育外,鄉塾還注重道德與人生哲學的傳授,成為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途徑。鄭觀應《盛世危言》提到,鄉塾為貧家子弟而設,具有普及教育的功能。

  4. 文獻例證
    相關記載可見于多部古籍,如清代鄭觀應強調鄉塾“散置民間”,清代俞樾描述其學制安排,均體現其曆史地位。

如需更完整的文獻引用或曆史細節,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及《盛世危言》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鄉塾

鄉塾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分組成——鄉和塾。

鄉是一個單獨的字,拆分部首是⺡(山),總共有三個筆畫。根據《說文解字》,鄉指的是鄉村、農村。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鄉字的繁體是鄉。

塾也是一個單獨的字,拆分部首是⺮(竹),總共有十一個筆畫。塾原本指的是古代的私塾,是指家庭教育機構,負責教授兒童學習基礎知識。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塾字的繁體是書。

鄉塾一詞來源于古代的中國傳統教育,表達了在鄉村地區開設的私塾,在那裡農村孩子們可以接受教育。它反映了古時候教育普及程度相對較低的情況。

例句:

1. 他是鄉塾中的一位老師,教書育人多年。

2. 在那個年代,鄉塾是鄉村孩子們接受教育的重要場所。

組詞

鄉校(鄉村學校)、塾師(私塾老師)、塾生(私塾學生)、鄉親(鄉裡的人)、塾址(塾的地址)。

近義詞

鄉學、鄉村教育、農村教育。

反義詞

城塾、市芗、都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