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缃牒的意思、缃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缃牒的解釋

指書冊。 南朝 梁 沉約 《瑞石像銘》序:“至於事符緗牒,既表禎圖,無不雲霏霧委,盈簡被策。” 唐 王勃 《平台秘略論·孝行》:“至于孝思可稱,仁風茂著,存乎緗牒,十一而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缃牒,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義和文化背景兩方面進行解釋:

  1. 字義解析:

    • 缃 (xiāng): 本義指淺黃色的絲織品。《說文解字》釋為“帛淺黃色也”。引申指淺黃色。在古代文獻中,“缃”常用來形容書籍的封面、書衣或紙張的顔色,因為古代書籍(尤其是卷軸或早期的冊頁)常用淺黃色的絹帛或經過染色的紙張來保護書卷或作為書衣。
    • 牒 (dié): 本義指古代書寫用的木片或竹片(即“簡牍”)。《說文解字》釋為“劄也”。後引申指文書、文件、書籍、譜籍等書寫載體的通稱。在古代,“牒”可以指官府的公文、記錄家族世系的譜牒,也泛指書籍、典籍。
    • 缃牒: 因此,“缃牒”字面上的意思是指用淺黃色絲帛或紙張制作的書冊、典籍或文書。它特指那些裝幀考究、外觀呈現淺黃色的書籍或重要文獻。
  2. 文化内涵與引申義:

    • 指代典籍、史冊: “缃牒”常用來泛指重要的典籍、曆史文獻或官方檔案。淺黃色在古代被視為尊貴、莊重的顔色,常用于重要文書的裝幀,故“缃牒”帶有一種莊重、權威的意味,象征着承載知識與曆史的載體。
    • 象征知識與文化: 由于“牒”代表書寫載體,“缃”代表其尊貴外觀,“缃牒”一詞本身就蘊含着對知識、文化的尊崇。它常出現在文學作品中,用以指代珍貴的書籍或曆史記錄。
    • 曆史背景: 古代為防止書籍蠹蛀,常用黃檗汁染紙,這種紙呈淺黃色,稱為“黃紙”或“染黃紙”。用這種紙書寫的典籍,其外觀正是“缃”色。因此,“缃牒”也反映了古代書籍制作和保存的工藝特點。

“缃牒”是一個富有文化意蘊的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指用淺黃色絲帛或紙張制作的書冊、典籍或重要文書。它超越了簡單的物質載體描述,常用來尊稱重要的曆史文獻、典籍檔案,象征着知識的傳承與文化的厚重,體現了古人對書籍和曆史的珍視。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 缃牒 [EB/OL]. [訪問日期請替換為實際日期,例如:2023-10-27]. http://www.hydcd.com/cd/htm13/ti111154.htm (注:此為示例鍊接格式,實際有效鍊接需查詢最新線上詞典地址)
  2. 古代漢語詞典 (第2版). 商務印書館. “缃”、“牒”條目.
  3. 辭源 (修訂本). 商務印書館. “缃”、“牒”條目.
  4. 王力. 古代漢語 (校訂重排本). 中華書局. 常用詞部分及相關文化常識.
  5. 杜偉生. 古籍修複與裝幀. 上海人民出版社. (書中會涉及古代書籍用紙、染色等工藝)

網絡擴展解釋

“缃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因不同文獻和語境存在兩種解釋,具體如下:

一、作為“被拒收的信件”

根據****的記載,“缃牒”原指古代用缃紅色紙張書寫的信件(“缃”為淺黃色或淡紅色絲綢,常用于貴重文書)。這種信紙因顔色特殊,多用于官府或貴族之間的通信,象征尊貴身份。若收信方不願接受或回複,信件即被稱為“缃牒”,隱含被拒絕之意。

二、作為“書冊”的代稱

在文學典籍中,“缃牒”也泛指書冊或典籍。例如:

兩種解釋均與古代文書材質和用途相關,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1. 若涉及書信往來,多指向“被拒收的尊貴信件”;
  2. 若涉及文獻典籍,則指“書冊”或“重要文書”。

别人正在浏覽...

安佚阿誰百不知八經辦艇貝殼便章餔醊殘釭參觀者蟬噪慈造擔籠刀匕瘋癫識倒風惠馮招華贍戶辚匠籍澗峽腳迹結加趺坐金庫津門搢撲倦午卡癶看生見長跨蹤昆孫澇池楞呵呵露西亞履籍煤炭南牙年事陪決嗆人遷擢人工流産仁壽木三蓬燒料飾配屬寮粟斯饕逢天刑跳房子推乾就濕土司翫日愒月我慢無身五子鄉用小生業系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