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搢撲的意思、搢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搢撲的解釋

插撲于帶間。示以軍法警戒誓衆之意。撲,教刑之具。《呂氏春秋·季秋》:“司徒搢撲,北嚮以誓之。”《淮南子·時則訓》作“搢樸”。 高誘 注:“搢,插也。樸,以教導也,插置帶間,贊相威儀也。司徒主衆教導之也。”《禮記·月令》:“﹝季秋之月﹞司徒搢撲,北面誓之。” 孫希旦 集解:“撲,所以罰犯令者。搢,搢於帶間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搢撲”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基本釋義

2.曆史文獻出處

3.用途與象征

4.延伸關聯

“搢撲”是古代結合動作與刑具的儀式性行為,兼具實際執法功能與象征意義,反映了傳統禮法中的權威性和規範性。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禮記》《呂氏春秋》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搢撲是什麼意思

搢撲(jīn pū)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用雙手相互搓揉或拍打的動作。

拆分部首和筆畫

搢撲的部首是手(扌),總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搢撲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意指由于疲倦或寒冷而以手揉搓身體以産生熱量或舒緩疲勞的動作。

繁體

搢撲的繁體字為擒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搢撲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含義和動作本質保持一緻。

例句

家長常常對小孩的手進行搢撲,以促進血液循環。

組詞

搢體(指通過鍛煉身體來強壯身體)

撲滅(指将火焰或光線消除)

近義詞

榨取、搓捏

反義詞

平抑、平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