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缃牒的意思、缃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缃牒的解释

指书册。 南朝 梁 沉约 《瑞石像铭》序:“至於事符緗牒,既表禎图,无不云霏雾委,盈简被策。” 唐 王勃 《平台秘略论·孝行》:“至于孝思可称,仁风茂著,存乎緗牒,十一而已。”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缃牒”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因不同文献和语境存在两种解释,具体如下:

一、作为“被拒收的信件”

根据****的记载,“缃牒”原指古代用缃红色纸张书写的信件(“缃”为浅黄色或淡红色丝绸,常用于贵重文书)。这种信纸因颜色特殊,多用于官府或贵族之间的通信,象征尊贵身份。若收信方不愿接受或回复,信件即被称为“缃牒”,隐含被拒绝之意。

二、作为“书册”的代称

在文学典籍中,“缃牒”也泛指书册或典籍。例如:

两种解释均与古代文书材质和用途相关,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1. 若涉及书信往来,多指向“被拒收的尊贵信件”;
  2. 若涉及文献典籍,则指“书册”或“重要文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缃牒的意思

《缃牒》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指由上级向部下发出的书信、文件或者指示。这是一个比较古老的词汇,用来描述古代政府机关之间的通信。

拆分部首和笔画

根据《康熙字典》,缃的部首是糸(丝),牒的部首是片(片的又一变形)。

缃的笔画数是6画,牒的笔画数是12画。

来源和繁体

缃字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的《广雅》一书。它是由糸与黄合并而成,表示了一种黄色的丝绸。牒字最早出现在古代铜铸字形字书“金文”中,表示了一块可以写字的石头。

在繁体字中,缃字和牒字的组合形式是「緗牒」。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演变的过程中,缃字和牒字的写法也经历了一些变化。在古时候,缃字的写法是“罐缶期定現”,而牒字的写法是“大厄支春周胆”。这些写法已经淘汰,现在我们使用的是现代标准字形。

例句

1. 领导希望我们能够及时回复他发来的缃牒。

2. 他拿着缃牒,在办公室里不停地忙碌。

组词

缃牒在词语中可以作为动词或名词出现:

组词1:缃牒筹备(意指准备工作)

组词2:发缃牒(发出信件)

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公牍、文书、文件

反义词:受牒、响牍(指回复信件)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