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缃牒的意思、缃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缃牒的解释

指书册。 南朝 梁 沉约 《瑞石像铭》序:“至於事符緗牒,既表禎图,无不云霏雾委,盈简被策。” 唐 王勃 《平台秘略论·孝行》:“至于孝思可称,仁风茂著,存乎緗牒,十一而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缃牒,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义和文化背景两方面进行解释:

  1. 字义解析:

    • 缃 (xiāng): 本义指浅黄色的丝织品。《说文解字》释为“帛浅黄色也”。引申指浅黄色。在古代文献中,“缃”常用来形容书籍的封面、书衣或纸张的颜色,因为古代书籍(尤其是卷轴或早期的册页)常用浅黄色的绢帛或经过染色的纸张来保护书卷或作为书衣。
    • 牒 (dié): 本义指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或竹片(即“简牍”)。《说文解字》释为“札也”。后引申指文书、文件、书籍、谱籍等书写载体的通称。在古代,“牒”可以指官府的公文、记录家族世系的谱牒,也泛指书籍、典籍。
    • 缃牒: 因此,“缃牒”字面上的意思是指用浅黄色丝帛或纸张制作的书册、典籍或文书。它特指那些装帧考究、外观呈现浅黄色的书籍或重要文献。
  2. 文化内涵与引申义:

    • 指代典籍、史册: “缃牒”常用来泛指重要的典籍、历史文献或官方档案。浅黄色在古代被视为尊贵、庄重的颜色,常用于重要文书的装帧,故“缃牒”带有一种庄重、权威的意味,象征着承载知识与历史的载体。
    • 象征知识与文化: 由于“牒”代表书写载体,“缃”代表其尊贵外观,“缃牒”一词本身就蕴含着对知识、文化的尊崇。它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用以指代珍贵的书籍或历史记录。
    • 历史背景: 古代为防止书籍蠹蛀,常用黄檗汁染纸,这种纸呈浅黄色,称为“黄纸”或“染黄纸”。用这种纸书写的典籍,其外观正是“缃”色。因此,“缃牒”也反映了古代书籍制作和保存的工艺特点。

“缃牒”是一个富有文化意蕴的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指用浅黄色丝帛或纸张制作的书册、典籍或重要文书。它超越了简单的物质载体描述,常用来尊称重要的历史文献、典籍档案,象征着知识的传承与文化的厚重,体现了古人对书籍和历史的珍视。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 缃牒 [EB/OL]. [访问日期请替换为实际日期,例如:2023-10-27]. http://www.hydcd.com/cd/htm13/ti111154.htm (注:此为示例链接格式,实际有效链接需查询最新在线词典地址)
  2. 古代汉语词典 (第2版). 商务印书馆. “缃”、“牒”条目.
  3. 辞源 (修订本). 商务印书馆. “缃”、“牒”条目.
  4. 王力. 古代汉语 (校订重排本). 中华书局. 常用词部分及相关文化常识.
  5. 杜伟生. 古籍修复与装帧. 上海人民出版社. (书中会涉及古代书籍用纸、染色等工艺)

网络扩展解释

“缃牒”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因不同文献和语境存在两种解释,具体如下:

一、作为“被拒收的信件”

根据****的记载,“缃牒”原指古代用缃红色纸张书写的信件(“缃”为浅黄色或淡红色丝绸,常用于贵重文书)。这种信纸因颜色特殊,多用于官府或贵族之间的通信,象征尊贵身份。若收信方不愿接受或回复,信件即被称为“缃牒”,隐含被拒绝之意。

二、作为“书册”的代称

在文学典籍中,“缃牒”也泛指书册或典籍。例如:

两种解释均与古代文书材质和用途相关,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1. 若涉及书信往来,多指向“被拒收的尊贵信件”;
  2. 若涉及文献典籍,则指“书册”或“重要文书”。

别人正在浏览...

暴敖比率漕船曹掾村市盗乌电露迭迹砥原短趁断险额首称庆法印法政福寿年高甘果供奉曲关隘贯额诡陋桂旗讙谤惊怳金瑜九钥遽惶君主开拍侃侃訚訚连词两轮鳞鱽赁金陋宗沦寂荦嶨麻渣溟漭魔术师牛头不对马面軿辂铍滑僻学千分尺轻敲缓击酋耳畎谷衽席之好荣施入德神见沈醉收括书録碎骨粉尸潭涧偷嫩猥役乡进士显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