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蹴幾的意思、蹴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蹴幾的解釋

觸機。謂以巧遇而得之。 清 譚嗣同 《仁學》十七:“格緻明而對待破,學者之極詣也。 孔子 曰:‘下學而上達。’未有可以躐等而蹴幾,亦何可以中止而自畫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蹴幾(cù jī)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由“蹴”與“幾”二字組合而成,其含義需分釋字源及結合古代文獻用例考辨:


一、字義解析

  1. 蹴(cù)

    • 本義:用腳輕觸或踩踏。《說文解字·足部》載:“蹴,蹑也”,引申為靠近、迫近之意。
    • 引申義:在古文中常表“恭敬趨近”的姿态,如《孟子·告子上》“蹴爾而與之”中的“蹴”即形容快速而謙卑的動作。
  2. 幾(jī)

    • 本義:矮小的桌案,用于倚靠或放置物品。《說文解字·幾部》:“幾,踞幾也”,為古人席地而坐時的輔助家具。
    • 引申義:象征禮儀場合中的莊重陳設,如《周禮·司幾筵》記載不同儀式需配特定形制的“幾”。

二、複合詞“蹴幾”的釋義

“蹴幾”屬動賓結構,直譯為“以足輕觸幾案”,但在典籍中多引申為:

恭敬地靠近幾案,以示對尊長或禮制的敬重。此動作常見于古代禮儀場景,如弟子侍坐時趨近師長的幾案以示受教,或臣子面君時依禮靠近禦幾應答。

文獻例證:


三、文化意涵

“蹴幾”凝結了古代禮制中的空間倫理:

  1. 空間象征:幾案是尊卑秩序的物化标志,“蹴”的動作既維系物理距離,亦表達心理敬畏。
  2. 行為範式:體現儒家“克己複禮”思想,如《論語·鄉黨》記孔子“踧踖如也”(恭敬不安貌),與“蹴幾”的儀态相通。

學術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蹴幾”一詞有兩種不同的解釋,具體含義需結合發音和語境判斷:

  1. 作為成語(讀音 cù jī)
    指踢倒幾案上的物品,比喻摧毀事物的基礎,常用于描述政治、經濟或社會體系的崩潰。例如:“這場改革若操之過急,恐有蹴幾之危。”
    該釋義源自《查字典》的權威解釋,其中“蹴”意為踢,“幾”指小桌案,組合後強調破壞根基的意象。

  2. 作為普通詞語(讀音 cù jǐ)
    意為“觸機”,指因巧合或機遇而獲得,常見于古文。例如清代譚嗣同《仁學》中的用例:“未有可以躐等而蹴幾。”此處強調偶然得之的機緣。
    該釋義在《滬江線上詞典》和《查字典》中均有記載,但需注意其使用場景較為局限,多出現于特定文獻。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黯然無色闇跳凹上表筆兵氣不好意思才郎蒼辂骖馭叱列脆繃代輸雕蓬東方日頭一大堆都圖二根防守佛眼相看拂晨浮船塢符兆幹線刿目鉥心寒鴉黉門監生瀸積節節足足積垢戢景極目遠眺驚風怒濤計似狼外婆簾外鈴合龍輴録要緑野堂麻痺不仁凝籍陪接淺妄奇情異緻秋兔毫柔慎賽神會三醫韶理燒葬生不逢場眚愆天味天與人歸條制通事土階蕪累校花笑中刀洗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