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宪府的意思、宪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宪府的解释

御史台。 唐 杜甫 《哭长孙侍御》诗:“礼闈曾擢桂,宪府屡乘驄。” 仇兆鳌 注:“御史所居之署, 汉 谓之御史府,亦谓宪臺。”《旧唐书·杨收传》:“俄而 假 自 浙西 观察判官入为监察御史, 收 亦自 四川 入为监察。兄弟并居宪府,特为新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臣职在宪府,不惟不能奉承大臣风旨,亦不敢奉承陛下风旨。” 清 黄景仁 《百字令·宿王介子先生斋头话旧》词:“ 荆州 初识,记霜清宪府,天寒 梦泽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宪府是汉语中具有特定历史内涵的官职机构名称,主要在中国古代,尤其是唐宋时期使用。其核心含义和演变如下:

  1. 核心指代:御史台

    • 在唐代,“宪府”是御史台的别称或尊称。御史台是中央最高监察机关,负责监督百官、弹劾不法、肃正纲纪,其长官为御史大夫。因其职责在于维护国家法度(“宪”有法度、法令之意),故被尊称为“宪府”。(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 宋代沿袭唐制,御史台仍常被称为“宪府”。其职责包括“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大事则廷辨,小事则奏弹”。(来源:《宋史·职官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职能延伸:泛指监察机构

    • 随着历史发展,“宪府”的含义有所扩展。它不仅指中央的御史台,有时也用以泛指行使监察职能的机构或官职。
    • 例如,在宋代,路一级的提点刑狱司(简称“提刑司”或“宪司”),负责一路的司法、刑狱和监察事务,其官署有时也被尊称为“宪府”。(来源:《宋史·职官志》,中华书局点校本;《文献通考·职官考》,中华书局影印本)
    • 明清时期,虽然“御史台”改称“都察院”,但有时仍可见用“宪府”来指代行使类似监察职能的部门或官员。(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3. 词义解析

    • 宪 (xiàn):本义指法令、法度。引申为典范、效法。在官职语境中,特指与法律、监察相关的职责。
    • 府 (fǔ):原指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后引申为官署、官府。
    • 合义:“宪府”即指执掌法度、负责监察的官府或机构。它强调了该机构的核心职能在于维护国家法律纲纪,监督官员行为。

“宪府”是中国古代,特别是唐宋时期对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的尊称。其核心含义是指负责纠察百官、维护法纪的官府机构。后世其含义有所扩展,也可泛指行使类似监察职能的地方机构(如宋代的提刑司)。该词凸显了监察机构在国家治理中维护法度、肃正纲纪的重要地位。

网络扩展解释

“宪府”是中国古代对监察机构的称谓,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定义

“宪府”即御史台,是古代中央政府的监察机构,主要负责纠察百官、弹劾不法行为。该词由“宪”(指法度、监察)和“府”(官署)组合而成,字面含义为“执掌法度的官署”。


2.历史背景与职能


3.文学与史料记载


4.相关延伸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历史细节,可参考《旧唐书》《齐东野语》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案堵如故黯旧白宣罢休本班绷褯扁铲柄欛禀生兵争蔽日干云鼻夷棰挞出判剉碓弹冰丹萤刁猾顶注兜担读记焚芝附塞敷同膏肪搆难犷语雇借鼓旆贺学花笺花街晦窒接口介卒金盐九天仙女稽验闿悦棱节栗玉花率勒屡试不爽沔沔铭词怒华翘首企足驱集少府市圈四鉢趿拉板讨据陶蒸偷油儿文津阁问名武锐香喷喷息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