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寄止的意思、寄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寄止的解釋

猶寄住,寄居。《周禮·地官·遺人》“野鄙之委積,以待羇旅” 漢 鄭玄 注:“羇旅,過行寄止者。”《後漢書·列女傳·姜詩妻》:“妻乃寄止鄰舍,晝紡夜績。”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穀水》:“ 洛陽 無主人,鄉裡無田宅,寄止靈臺,或十日不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寄止”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寄止(拼音:jì zhǐ,注音:ㄐㄧˋ ㄓˇ)指“寄住”或“寄居”,即暫時依附他人或他處居住。該詞多用于描述因無固定居所而暫居他處的狀态。


二、引證與古籍用例

  1. 《周禮》鄭玄注
    漢代鄭玄在注釋《周禮·地官·遺人》時提到:“羇旅,過行寄止者”,指旅途中臨時借宿的人。
  2. 《後漢書·列女傳》
    記載姜詩之妻“寄止鄰舍,晝紡夜績”,描述她因故暫居鄰家的情景。
  3. 《水經注·穀水》
    北魏郦道元提到洛陽有人“寄止靈臺,或十日不炊”,反映戰亂中無家可歸者的困境。

三、用法說明


四、總結

“寄止”一詞承載了古代社會流動人口的生活狀态,需結合具體文獻理解其文化背景。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禮》《後漢書》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寄止

寄止是一個漢字詞語,包含兩個字:寄和止。

寄止的部首分别是宀和止。

寄:是由宀部和既部組成的複合字。宀是表示房屋的部首,既表示說話的意思。寄的本義是既在屋中,便于說話。

止:是表示腳步停止的意思。止的本義是走路行走過程中,腳步停住。

寄止一詞的來源是《三國志·卷二十六·吳書三·周瑜傳》:“使人招胡濟,左右兩斬之,欲乘間寄止關用事。”這裡的寄止是指暫時停住、暫時停止的意思。

寄止在繁體字中的書寫形式為「寄止」。

在古時候,寄止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在《康熙字典》裡,寄的古代寫法為「寄」,止的古代寫法為「降」。在《說文解字》中,寄的古代寫法為「宀也既」,止的古代寫法為「止也已」。

一些寄止的例句:

1. 請把這封信寄止,确保它能按時到達。

2. 他被寄止在一個偏遠的小山村,無法離開。

一些與寄止有關的組詞:

1. 加寄:額外加上寄送。

2. 寄送:通過郵局等寄送。

3. 一寄:寄存、寄放。

寄止的近義詞:

1. 停住:停止行動。

2. 暫停:暫時停止。

寄止的反義詞:

1. 行動:繼續前進。

2. 開展:開始進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