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法的意思、罹法的詳細解釋
罹法的解釋
觸犯法律。 漢 趙晔 《吳越春秋·越王無馀外傳》:“吾為帝統治水土,調民安居,使得其所。今乃罹法如斯,此吾德薄不能化民證也。”《新唐書·食貨志五》:“太學高第,諸州進士,拔十取五,猶有犯禁罹法者。”
詞語分解
- 罹的解釋 罹 í 遭受苦難或不幸:罹厄。罹病。罹禍。罹難(刵 )。 憂患;苦難:逢此百罹。 筆畫數:; 部首:罒; 筆順編號:
- 法的解釋 法 ǎ 體現統治階段的意志,國家制定和頒布的公民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法辦。法典。法官。法規。法律。法令。法定。法場。法理。法紀。法盲。法人(“自然人”的對稱。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義獨立參與民事活動
專業解析
罹法,是一個文言色彩較濃的詞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不高,主要表示“觸犯法律”、“遭受法律制裁”或“陷入法網”的意思。其核心含義圍繞着“遭受”與“法律懲處”展開。
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
核心釋義:觸犯法律,遭受懲處
- “罹”的本義是“遭受”、“遭遇”(不幸或災禍)。《說文解字》釋“罹”為“心憂也”,引申為遭受苦難。
- “法”指法律、法令、法度。
- 因此,“罹法”字面意思就是“遭受法律(的懲處)”,實際指行為觸犯了法律條文,從而招緻法律的制裁或懲罰。它強調的是行為的結果——因違法而獲罪受罰。
-
語義側重:被動承受與不幸後果
- 與“犯法”、“違法”等詞相比,“罹法”更側重于表達一種被動承受法律制裁的意味,帶有“不幸陷入法網”、“遭受罪責”的語義色彩。它隱含了行為帶來的負面、不幸的後果。
-
用法與語境
- “罹法”通常用于書面語或較為正式的語境,尤其在描述曆史事件、法律文書或評論社會現象時。
- 常與表示人物或行為的詞語搭配,如“某人罹法”、“行為足以罹法”。
- 其近義詞包括:觸法、犯法、違法、獲罪、伏法(特指被處死刑)等。
- 其反義詞則是:守法、遵法等。
-
例句佐證
- 古籍中可見類似用法,如描述某人因行為不端最終“罹法受誅”。
- 現代用法示例:”他因貪污受賄而罹法,被判處有期徒刑。“ (意指他因貪污受賄觸犯法律而遭受法律制裁)。
權威來源參考:
- 該釋義綜合參考了《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中對“罹”和“法”的釋義及其組合用法。
- 更多詳細釋義和古代用例可查閱《漢語大詞典》線上版(如漢典 等平台,搜索“罹”字,查看其包含“罹法”在内的相關詞條釋義及書證)。
網絡擴展解釋
“罹法”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罹法(拼音:lí fǎ)意為觸犯法律,指行為違反法律規定。
- 該詞由“罹”(遭受、陷入)和“法”(法律)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為“陷入法律制裁”或“遭受法律懲治”。
2.詞源與引證
- 古代文獻用例:
- 漢代趙晔《吳越春秋·越王無馀外傳》提到:“今乃罹法如斯,此吾德薄不能化民證也。”
- 《新唐書·食貨志五》記載:“太學高第,諸州進士,拔十取五,猶有犯禁罹法者。”
以上引文均指因行為不當而違反法律。
3.相關擴展
- “罹”的深層含義:
“罹”本義為“遭遇不幸”(如罹難、罹病),引申為“陷入某種負面境地”,與“法”結合後強化了違法行為的後果。
4.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用于書面或曆史語境,近義詞包括“犯法”“違法”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法律術語或例句出處,可參考《吳越春秋》《新唐書》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愛老抃栗便利秉文薄産撥剌饞包長赳赳陳州粜米處斷竄定誕靜達越颠錯電滾子钿籠踶踣弟道發迷坊酒斧钺之誅海門含華紅場活羅狐嵌戛戛交發蹐促擠擠極薦緊追不舍克昌空中結構窺察癞猴子磊硊煉冶亂子鹵奪羅略鹵剽露砌馬糞明察愍隸千章侵刻求昏熱落桑落酒賞心悅目四位泝涉太子太保托伏飨昭仙樽小雅骁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