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下馬碑的意思、下馬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下馬碑的解釋

見“ 下馬牌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下馬碑”是中國古代一種具有特殊禮儀功能的石碑,常見于宮殿、孔廟、帝王陵寝等重要場所前。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功能

下馬碑是封建社會中谕令碑的一種,碑文通常刻有“文武官員至此下轎下馬”或類似内容,要求經過此處的官員、百姓必須下馬或下轎步行通過,以體現對先王、聖賢或皇權的尊重。其本質是封建等級禮儀的物化象征,違背者可能受到懲戒。

二、曆史起源與發展

  1. 最早記載:已知最早的下馬碑設立于金明昌二年(1191年),金章宗下令在曲阜孔廟前立碑,刻“官員人等至此下馬”。
  2. 明清定制:明代成化年間(1480年)明确“過孔門者皆下馬”,清代康熙時期進一步規範,禁止在文廟附近騎馬。
  3. 多民族文字:清代下馬碑常以滿、漢、蒙、藏、回五種文字镌刻,如清西陵大紅門前的下馬碑。

三、形制與設置

四、文化意義

下馬碑體現了儒家“尊師重道”思想與封建等級制度,通過強制性的禮儀規範強化皇權與聖賢的權威。其存在也反映了古代交通管理的雛形,是研究封建禮制的重要實物資料。

注:部分文獻中“下馬碑”與“下馬牌”混用(如),二者功能相同,僅名稱差異。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下馬碑的意思

下馬碑是指在古代道路或重要場所設置的供人下馬膜拜的石碑。

下馬碑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下馬碑的漢字拆分為“⺍”、“馬”、“石”,其中“⺍”是偏旁部首,表示馬的動作;“馬”是該詞的主體部分,表示馬;“石”是偏旁部首,表示石頭。

拆分成偏旁部首和筆畫分别為:“⺍”(1畫)+ “馬”(3畫)+ “石”(5畫),總共9畫。

下馬碑的來源

下馬碑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當時道路或重要場所經常設置石碑,作為标志或紀念物。人們在經過這些地方時需要下馬膜拜,因此這些石碑被稱為下馬碑。

下馬碑的繁體

下馬碑的繁體字為「下馬碑」。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下馬碑的古時漢字寫法可能略有變化,但基本上是相似的。

下馬碑的例句

1. 古代皇帝常常在道路兩旁設置下馬碑,以示對行人的尊重。

2. 這座寺廟前有一座古老的下馬碑,提醒人們要心存敬意。

下馬碑的組詞

1. 下馬:指從馬上下來。

2. 下碑:指豎立碑文。

3. 馬蹄下的石碑:形容功勳卓著,備受尊敬。

下馬碑的近義詞

1. 卸馬石:指路旁供人下馬的石碑。

2. 停馬石:指馬車在此停馬休息的石頭。

下馬碑的反義詞

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