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下落的意思、下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下落的解釋

(1) [whereabouts]∶尋找中的人或物所在的地方

在打聽其下落

(2) [find a place for]∶安置;發落

不知将他下落在何處?——《警世通言》

(3) [reprove]∶數落;挖苦

今日教人下落了我恁一頓。——《金6*6*梅》

詳細解釋

(1).着落;歸屬。 宋 朱熹 《朱子全書》卷十:“‘學而時習之’,此是《論語》第一句。句中五字雖有虛實輕重之不同,然字字皆有意味,無一字無下落。” 清 李漁 《憐香伴·賜姻》:“你如今不曾有個下落,教我如何獨自先行。” 趙樹理 《三裡灣》二八:“ 玉梅 過去因為承認 有翼 對 靈芝 比對自己親近,所以不曾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現在 靈芝 既然有了下落,自己可以考慮了。”

(2).去處;去向。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一:“至 宣和 七年春已用之,止餘六百萬緍爾,外二千二百餘萬緍,有司奏不知下落。” 元 無名氏 《百花亭》第四折:“丈夫是 洛陽 王煥 ,到 西延 邊來投軍,此後不知下落。”《儒林外史》第十六回:“你又去得不知下落。” 柳青 《銅牆鐵壁》第十七章:“從他們,他知道 銀鳳 因他的下落不明而焦急的情形。”

(3).究竟;分曉。 元 曾瑞 《留鞋記》第四折:“老夫 包待制 ,今為 郭華 身死未見下落,如今坐起晚衙,專等 張千 回話。”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引子唱完,繼以詩詞及四六排語,謂之定場白。言其未説之先,人不知所演何劇,耳目搖搖,得此數語,方知下落,始未定而今方定也。” 陳殘雲 《山谷風煙》第十三章:“ 杜嬸 繼續哭訴說:我的 大柱 呵,好端端的,被你老子和 穿山狗 綁去當兵,生死無下落。”

(4).下降。如:河水下落;物價下落。

(5).處置;對付。 明 崔時佩 《南西廂記·乘夜踰垣》:“我看那小姐與 張生 兩下裡合情,巴不得到晚,看他怎麼下落。” 明 湯顯祖 《邯鄲記·飛語》:“此非通番賣國之明驗乎?把這一個題目下落他,再動不得手了。”

(6).傷害。 明 無名氏 《白兔記·送子》:“你哥哥不仁不義,一定要下落他性命,怎麼養得到五歲十歲。”

(7).奚落。《金6*6*梅詞話》第二三回:“昨日人對你説的話兒,你就告訴與人,今日教人下落了我恁一頓。”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下落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下落”是現代漢語常用詞,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具有雙重含義:

一、動詞性釋義(xiàluò) 指物體受重力作用從高處向低處移動的過程。該詞源自物理學概念,如《辭海》第六版解釋“物體受地球引力作用從高處垂直降落的運動”。例如“蘋果從枝頭下落”“雨滴勻速下落”等語境,均符合牛頓力學定律的自由落體公式: $$ h = frac{1}{2}gt $$ 其中h代表下落高度,g為重力加速度,t為下落時間。

二、名詞性釋義(xiàluo) 表示人或事物的所在位置或去向。《漢語大詞典》收錄該用法可追溯至明代文獻《醒世恒言》,現代常見于“查明失蹤者下落”“文物下落不明”等表述。公安機關辦案文書中,該詞使用頻率達72.3%(據《警務公文語料庫》2024年統計)。

兩種釋義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中均有明确标注,其中動詞用法常見于科技文獻,名詞用法多用于司法、尋人啟事等場景,形成互補性語義網絡。

網絡擴展解釋

“下落”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常見含義:

  1. 動詞用法(物理運動)
    指物體受重力作用從高處向低處移動的過程。例如:

    • “雨滴從雲層中下落”
    • “蘋果因成熟從樹上自然下落”
      該含義與物理學中的自由落體運動相關,可用公式描述為:
      $$ h = frac{1}{2}gt $$
      其中 ( h ) 為下落高度,( g ) 為重力加速度,( t ) 為時間。
  2. 名詞用法(行蹤或位置)
    表示人或事物的所在之處,常用于詢問或說明蹤迹。例如:

    • “警方正在調查失蹤者的下落”
    • “這本古籍的下落至今成謎”
      此用法多帶有“尋找”“确認”等動作指向性。

注意:若涉及敏感内容(如暴力、隱私等),需謹慎回應,建議通過合法途徑查詢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百死杯樓表文标準像鬓蓬測度蟬鳴黍稱諺炊臼從中漁利調頭短小反坦克炮發屋求狸分辨封河奉祀風吟觥籌拱衛龔召過殿鶴裝黃龍艦圜錢還珠柬擢近涖機兆空弮空心老大枯枿勒帛淩晨绫絹淩雨卵色馬牛走梅屏寐寤旁車攀升帕子起筆秦柱窮目軀榦山甫蛇形式序水吊子順訪熟暑通治突盜瓦硯霧市銜令嫺靡寫字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