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枿的意思、枯枿的詳細解釋
枯枿的解釋
(1).枯枝,枯株。 唐 喻凫 《宿石窟寺》詩:“野鶴立枯枿,天龍吟浄潭。” 宋 蘇轍 《和子瞻司竹監燒葦園因獵園下》:“荻園斫盡有枯枿,束茅吹火初如燈。” 金 元好問 《續夷堅志·脫殼楸》:“ 代州 壽寧觀 , 宋 天聖 中,一楸樹老且枯矣……投藥此樹中,明年,枯枿再茂。”
(2).猶枯萎。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支植下》:“ 蜀 中有木類柞,衆木榮時枯枿,隆冬方萌芽布陰, 蜀 人呼為楷木。” 宋 朱松 《月桂花》詩:“芳根維無恙,歲晚但枯枿。”
詞語分解
- 枯的解釋 枯 ū 失去水分,水全沒有了:幹枯。枯萎。枯槁。枯榮。枯魚銜索(串在繩索上的幹魚,形容存日不多)。 沒趣味,無生趣:枯燥。枯腸(喻枯澀貧乏的思路)。 榮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枿的解釋 枿 è 古同“蘖”(a.樹木砍去後又長出的芽子,如“山無槎枿。”b.樹木砍去後留下的樹樁子,如“今洲上猶有陳根餘枿。”)。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枯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指事物幹燥、枯瘦、缺乏生機,常用來形容植物因長期缺水或環境惡劣而幹癟無力的狀态。也可引申比喻人或事物失去活力,如“枯枿的心靈”形容精神萎靡。
二、文獻中的用例
古代詩文常以“枯枿”營造蕭瑟意境:
- 唐代喻凫《宿石窟寺》:“野鶴立枯枿,天龍吟浄潭”,通過枯枝與野鶴的對比,烘托孤寂氛圍。
- 宋代蘇轍提到“荻園斫盡有枯枿”,描述植物被砍伐後殘留的枯槁景象。
- 金代元好問記載枯樹複生的奇事:“枯枿再茂”,賦予詞彙枯榮交替的哲學意味。
三、發音與争議
- 現有資料存在兩種讀音标注:注音為“kū lìn”,注音為“kū niè”。建議結合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進一步确認,可能涉及方言或古音演變差異。
四、延伸用法
- 象征義:在文學中可隱喻生命力的衰竭或困境中的堅持,如“枯枿逢春”暗含絕處逢生之意(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若需深入探究,可查閱《酉陽雜俎》《續夷堅志》等古籍原文,或通過專業辭書核實發音及用法演變。
網絡擴展解釋二
《枯枿》的意思
《枯枿》是一個漢字詞語,又稱作“枯槤”,意為樹木敗落,失去生機。
拆分部首和筆畫
《枯枿》的部首為“木”,整個字共有8個筆畫。
來源
《枯枿》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最初的字形是由兩個相同的“木”字組成,表示了樹木幹枯凋落的形象。
繁體
《枯枿》在繁體中的寫法為「枯枿」。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
古代的漢字寫法多樣化,但《枯枿》的字形變化不大。在《康熙字典》中,字形與現代基本保持一緻。
例句
1. 這片森林遭受了大火,滿目凋零的枯枿樹木令人傷心。
2. 風大雨急,枯枿的樹枝紛紛被吹過地面。
組詞
枯木、枯萎、敗落、幹枯
近義詞
凋零、衰敗、幹燥、槁木
反義詞
茂盛、繁榮、生機勃勃、枝繁葉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