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龔召的意思、龔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龔召的解釋

漢 循吏 龔遂 與 召信臣 的并稱。 元 張翥 《雜詩》之二:“安得百 龔 召 ,錯落為拊循。”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龔召”是漢代兩位著名循吏龔遂與召信臣的并稱,用于代指勤政愛民的官員典範。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來源
    該詞出自元代張翥的《雜詩》其二:“安得百龔召,錯落為拊循”,表達對賢能官吏的渴求。

  2. 人物背景

    • 龔遂:西漢官員,以治理渤海郡聞名。他推行“勸民農桑”政策,引導民衆棄盜務農,成功扭轉當地饑荒與盜匪橫行的局面。
    • 召信臣:西漢南陽太守,興修水利工程如“鉗盧陂”,推廣農業技術,使南陽成為富庶之地,被百姓稱為“召父”。
  3. 後世影響
    兩人均以惠民政策載入《漢書·循吏傳》,成為古代官員效仿的典範,“龔召”并稱體現了百姓對清廉能吏的敬仰。

注:部分低權威性網頁(如)将“龔召”誤釋為形容勤奮工作的成語,此說法缺乏曆史文獻支撐,建議以權威典籍記載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龔召》?

《龔召》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高官、宰相。它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分别是“龔”和“召”,下面将分别介紹這兩個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龔召》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龔”的拆分部首為“龍”,總共有16筆;“召”的拆分部首為“口”,總共有5筆。所以,《龔召》總共有16+5=21筆。

《龔召》的來源

《龔召》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它主要指的是擔任朝廷高級官職、負責國家大政方針的官員。在古代社會中,擔任宰相一職的官員通常被稱為《龔召》,他們是國家最高權力的代表。

《龔召》的繁體字

在繁體字中,叫做《龔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有一些細微的差别。《龔》在古代的寫法為“厷”,表示一個人仰天而站立的形狀;《召》在古代的寫法為“又”,表示一個手在口邊的動作。

《龔召》的例句

1. 他被提拔為國家的《龔召》,負責制定重大決策。

2. 這位《龔召》在朝堂上處理國家大事時非常謹慎。

組詞

龔家、召府、宰相

近義詞

首輔、元勳、賢相

反義詞

平民、庶民、百姓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