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无遮大会的意思、无遮大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无遮大会的解释

佛教举行的以布施为主要内容的法会,每五年一次。无遮,指宽容一切,解脱诸恶,不分贵贱、僧俗、智愚、善恶,一律平等看待。《梁书·武帝纪下》:“﹝ 中大通 元年九月﹞癸巳,舆驾幸 同泰寺 ,设四部无遮大会,因捨身。公卿以下,以钱一亿万奉赎。”《陈书·高祖纪下》:“庚辰,詔出佛牙於 杜姥 宅,集四部设无遮大会, 高祖 亲出闕前礼拜。”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腊婆国》:“居宫之侧建立精舍……每岁恆设无遮大会,招集四方僧徒,修施四事供养。” 清 吴锡麒 《点绛唇·中元夕观盂兰会》套曲:“莫愁是转轮廻,经受 翳桑 饿。请来赴无遮大会,要度尽如是 恆河 。”亦省作“ 无遮会 ”。《辽史·景宗纪上》:“ 汉 遣使言天清节设无遮会,饭僧祝釐。”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无遮大会是佛教中重要的法会形式,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定义与核心内涵

无遮大会是佛教每五年举行一次的布施法会,梵语称“般阇于瑟”(Pañcavārsikaparisad),意为“无阻碍的集会”。其核心在于“无遮”,即不分贵贱、僧俗、智愚、善恶,所有人均可平等参与财施(物质布施)和法施(佛法传授)。

起源与发展

  1. 印度起源:源于古印度传统,由国王主办,旨在通过辩论和布施促进宗教交流,如戒日王曾主持长达75天的无遮大会。
  2. 传入中国:梁武帝于公元529年首次在中国举办,据《梁书·武帝本纪》记载,他在同泰寺设四部(僧、尼、善男、信女)无遮大会,并舍身佛寺以示虔诚。

特点

历史实例

梁武帝时期,无遮大会常与帝王“舍身”行为结合,公卿需以巨资赎帝归朝,此类活动兼具宗教与政治象征意义。

现代意义

现代语境中,“无遮大会”也引申为开放包容的公众集会,如学术论坛或文化交流活动。


注:如需更完整的释义,可参考汉典、知网百科等权威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无遮大会的意思

《无遮大会》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没有遮掩、隐藏的大开会议。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讨论或者辩论时大家没有保留地自由发表意见,没有任何限制或限制的会议。

拆分部首和笔画

“无遮大会”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无”,“遮”,“大”,“会”, 其中“无”是部首,“遮”是部首和字的唯一音形部分,“大”是部首,“会”是部首和字的唯一音形部分。总共拥有14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无遮大会》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文献记载中是在明代王守仁的《弟子规》中。在繁体中,这个词的写法为「無遮大會」。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是不完全一样的。《四库全书》是清代著名的大型文献整理和编纂工程,其中收录了大量的古籍文献,在这部著作中,《无遮大会》这个词的写法为「無遮大會」。

例句

1. 今天的会议是一个无遮大会,大家可以毫无保留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2. 我们的公司召开了一次无遮大会,让每个员工都有机会提出自己对公司发展的建议。

组词

无限、无私、无厘头、遮掩、大发利市、会议

近义词

开放式大会、公开辩论、无拘束的会议

反义词

秘密会议、有遮掩的会议、限制性的辩论

别人正在浏览...

笔牀璧气长短星産乳橙丝触类而通丛棘趣董翠空麤快倒开东封西款敦厚法刀梵册贝叶梵容丰施黑炭头呵痒讲贯将吏减汰积小决洞絶瑕跨陵老硬漻泪裂饼六郎六鹢沦散买青苗买闲钱皮场庙屏扞平头辇前官前禽前王穷岁上则声干扰尸居石蛇耍心眼儿说不的四学士素笺停妻娶妻缇油屠耆无政显结闲路消去小蒜携负斜面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