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帝王儀衛所持之棒。始自 漢 代,為執金吾所持。以銅為之,黃金飾其兩端。又稱金吾、吾棒。仗,也寫作“杖”。《清史稿·禮志五》:“定王配饗儀,奉主以郡王,迎主用綵亭吾仗,至廟東階,拜位在階上。”參閱《三才圖會·吾杖》。
“吾仗”是中國古代帝王儀仗隊所持的一種禮器,主要用于彰顯皇家威儀。以下是詳細解釋:
“吾仗”是帝王儀衛專用的儀仗棒,始自漢代。它由銅制成,兩端用黃金裝飾,又稱“金吾”或“吾棒”。其名稱中的“仗”通“杖”,意為儀仗用具。
在不同文獻中,“吾仗”也被稱為“金吾”“吾棒”或“杖”,均為同一儀仗用具的别稱。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細節,可參考《三才圖會》或《清史稿》等文獻。
《吾仗》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我之武器”,表示指一個人所依仗和依靠的力量或工具。
《吾仗》的部首是口,共有7個筆畫。
《吾仗》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文字,最早見于《尚書·大禹谟》。在繁體中,它的寫法為“吾爪”。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古時候的《吾仗》寫作“吾爪”,意為“我之手爪”,強調力量和保護的作用。
1. 我的知識和技能是我立足于職場的吾仗。
2. 信心和恒心是成功的吾仗。
組詞:吾者、吾道、吾心
近義詞:武器、依靠、支撐
反義詞:敵人、束縛、無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