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orneol; bornes camphor] 蒸餾龍腦樹的樹幹而得到像樟腦的物質,有清涼氣味。可制香料,也可入藥
亦作“ 龍瑙 ”。1.即龍腦香樹。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下:“ 成陽山 中有 神農 鞭藥處,一名 神農原 藥草山 ,山上 紫陽觀 ,世傳 神農 於此辨百藥,中有千年龍腦。”參見“ 龍腦香樹 ”。
(2).即龍腦香。用硝酸氧化時,變化為樟腦。醫藥上用做強心劑和清涼劑。 唐 長孫佐輔 《古宮怨》詩:“看籠不記薰龍腦,詠扇空曾秃鼠鬚。”《敦煌曲子詞·内家嬌》:“渾身掛異種羅裳,更薰龍瑙香煙。”
(3).即龍腦菊。 宋 劉蒙 《菊譜·龍腦》:“龍腦一名小銀臺……香氣芬烈,甚似龍腦。”參見“ 龍腦菊 ”。
龍腦,漢語詞彙中特指一類天然樹脂類香料及中藥材,又稱"冰片"或"瑞腦"。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新修本草》,其名源自樹脂結晶形态似龍紋,且香氣清冽如腦髓。作為傳統名貴香料,龍腦主要産自龍腦香樹(Dryobalanops aromatica)的樹脂分泌物,呈半透明晶體狀,遇熱即升華,具有穿透性清涼氣息。
在中醫藥領域,《本草綱目》卷三十四載其"氣味辛、苦,微寒,無毒",主治"風濕積聚、通諸竅、散郁火"。古代醫家将其與麝香并稱"香藥雙絕",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其含有d-龍腦、異龍腦等活性成分,具有抗炎、鎮痛及促進藥物透皮吸收的作用。
該物質在古代社會具有多重文化象征,宋代《香乘》詳述其在皇室祭祀、文人雅集中的應用,佛教典籍《法華經》更将其列為"塗香"聖品。當代漢語語境中,"龍腦"一詞仍保留着對稀缺精品的比喻義,如"龍腦鳳髓"的成語結構,喻指珍貴罕見的事物。
“龍腦”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龍腦是一種天然有機化合物,通過蒸餾龍腦樹(或龍腦樟、艾納香等植物)的樹幹或枝葉制成,呈白色半透明晶體,具有類似樟腦的清涼香氣。在中醫藥中被稱為“冰片”或“天然冰片”。
最早記載于南北朝時期,距今約兩千年,中醫典籍将其歸為芳香開竅類藥材,因透皮性強而被重視。成語中“龍腦”也象征珍貴事物或智慧。
需遵醫囑使用,人工合成冰片(由松節油等制成)與天然龍腦功效相似但來源不同。
擺踱白親謗罵閉目塞聰不大緊乘乘饬審出貢啜狗尾大生德行遞更東第都缦汞粉鈎摘滾湯過餘核彈烘烔悔沮賈欺獗豎局任巨纖開兵款遇誇顯羸困裡程計屢次三番暝然密谂泥豬瓦狗弄嘴聘任披雲千慮前筯人中白散熱器三頭六證上科燒鑪紹熙硰石石赤不奪濕潤潤石尤書儈宿澤擡駕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鐵櫃凸緣往牒無壁仙鶴小開門曉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