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指一心參禅的僧衆。《景德傳燈錄·圓智禅師法嗣》:“師止 石霜山 二十年間,學衆有長坐不卧,屹若株杌,天下謂之枯木衆也。”
“枯木衆”是佛教禅宗中的特定術語,指代專注于禅修的僧人群體,具體解釋如下:
源自《景德傳燈錄·圓智禅師法嗣》記載:唐代禅師圓智在石霜山修行期間,其弟子們堅持“長坐不卧”(長期打坐不躺卧),身形如枯木般巋然不動,故被世人稱為“枯木衆”()。
當代語境中,該詞可引申形容對某件事物極度專注、忘卻外物的狀态,但需結合具體情境理解()。
《枯木衆》是一個成語,意指衆多的枯木。這個成語比喻人或事物的數量衆多,毫無生氣或活力。
《枯木衆》由兩個漢字組成:枯(部首:木,筆畫:8)和衆(部首:人,筆畫:6)。
《枯木衆》這個成語源于中國古代的《詩經·小雅·采葛》:
“谔谔昭明,以莫邪兮。君子來偕,月明兮。”
其中的“以莫邪”一句中的“以”字,在古代寫作“衆”,由于意思相近,後來被引申為“衆多的”,從而形成了《枯木衆》這個成語。
繁體字為《枯木眾》。
古時候,《枯木衆》的寫法與現代略有差異,其中的“衆”寫作“衆”,字形上更加繁複。
1. 這座廢棄的房屋中的牆壁上挂滿了《枯木衆》。
2. 在這個電子時代,人們對于紙質書籍的需求已經變得《枯木衆》了。
1. 枯木:指幹枯的樹木。
2. 衆多:指數量衆多的人或事物。
1. 衆多:意思相近,指數量衆多。
2. 數不勝數:意思相近,指無法計數,非常衆多。
1. 稀少:指數量很少,相對于衆多。
2. 細小:指體積或規模小,相對于衆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