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槐疎的意思、槐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槐疎的解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黜免》:“ 桓玄 敗後, 殷仲文 還為大司馬咨議,意似二三,非復往日。大司馬府聽前有一老槐,甚扶疏。 殷 因月朔,與衆在聽,視槐良久,歎曰:‘槐樹婆娑,無復生意!’……忽作 東陽 太守,意甚不平。” 劉孝标 注引《晉安帝紀》:“ 仲文 後為 東陽 ,愈憤怨,乃與 桓胤 謀反,遂伏誅。”後因以“槐疎”為典,謂人應不以遲暮而變節。疎,同“ 疏 ”。 唐 駱賓王 《詠懷》:“槐疎非盡意,松晚故淩寒。” 陳熙晉 箋注:“槐疎、松晚,言不以遲暮而變其節……槐疎,用 殷仲文 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槐疎”是一個源自《世說新語》的典故詞彙,其含義與人的氣節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源與出處
    該詞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黜免》。故事中,東晉大臣殷仲文因參與桓玄叛亂失敗後被貶,任大司馬咨議時,見府前老槐樹枝葉稀疏,感歎“槐樹婆娑,無複生意”,暗喻自己失意頹唐。後因調任東陽太守心懷憤懑,最終謀反被殺。劉孝标注引《晉安帝紀》補充了結局。

  2. 字面與象征意義

    • “槐”指槐樹,“疎”同“疏”,意為枝葉稀疏。
    • 典故中,槐樹的凋零象征人的遲暮或境遇衰敗,但核心在于告誡“不應因年老或失勢而改變節操”。
  3. 用法與延伸
    該詞屬文言典故,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探讨氣節、忠誠的文學或曆史評論中。例如:“古有槐疎之喻,今人亦當守志不移。”

注:兩處來源(、)内容高度重合,均引用同一文獻,故綜合标注主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槐疏》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槐疏》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槐樹稀疏的樣子。槐樹是一種常見的落葉大喬木,若樹木分布稀疏,形成開闊的樹林景觀,就可以用《槐疏》來形容。

拆分部首和筆畫

《槐疏》的拆分部首是木和疋,其中木為主部首,疋為附部首。

《槐疏》的總筆畫數為18畫,其中木部部首的筆畫數為4畫,疋部附部首的筆畫數為5畫,右邊的部分筆畫數為9畫。

來源

《槐疏》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外物》一篇中:“夫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九晉之歌可以樂之。無端墜落,以遊終古者,槐疏之歌可以哀之。”這裡的《槐疏》是指形容天地波動變化之間的音樂。

後來,《槐疏》逐漸演變為描寫槐樹稀疏景象的固定詞語。

繁體

《槐疏》的繁體字為「槐疏」,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形态受到不同時期和地域的影響而演變。根據《康熙字典》記載,古時候《槐疏》的寫法為「椲蒭」。

例句

1. 那片槐林裡,槐疏的樹影點綴在碧綠的草地上,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

2. 清風拂過槐疏的大街,帶來了絲絲涼意。

3. 城郊的槐樹長得槐疏,給人一種甯靜、開闊的感覺。

組詞

槐林、槐樹、槐葉、槐花、槐房、槐匠

近義詞

稀疏、稀少、稀落、稀稀落落

反義詞

茂密、密集、濃密、繁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