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樞的權柄。指軍政大權。《新唐書·後妃傳上·太宗皇後長孫氏》:“妾家以恩澤進,無德而祿,易以取禍,無屬樞柄,以外戚奉朝請足矣。” 宋 洪邁 《夷堅甲志·韓郡王薦士》:“ 紹興 中, 韓郡王 既解樞柄,逍遙家居。”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三姓門生》:“及 于公 死, 梁瑤峯 秉樞柄,某又令其妻拜 梁 為義父,饋以珊瑚朝珠。”
(2).謂中心要領。 清 魏源 《庸易通義》:“至‘博學之’以下,乃一篇之歸宿,下學之樞柄, 王肅 本反無之。”
“樞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中樞的權柄(軍政大權)
指國家或組織的核心權力,尤其是軍事與政治領域的決策權。例如《新唐書》中長孫皇後提及“無屬樞柄”,即勸谏家族不應涉足軍政要職。宋代洪邁的《夷堅甲志》也記載韓郡王“解樞柄”,即卸任重要職務。
中心要領(關鍵部分)
引申為事物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核心要素。清代魏源在《庸易通義》中以“下學之樞柄”比喻學問的根本原則。
現代用法中,“樞柄”可視為成語,比喻關鍵的人或事物,如門軸控制門的開關,強調其不可或缺性。
注: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用例與現代詞典釋義,部分低權威性網頁内容需結合文獻交叉驗證。
《樞柄》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指事物或機構的關鍵、中心、要決、紐帶等。它常用來形容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人或物。
《樞柄》的部首是木(mu)和手(shou),共有10個筆畫。
《樞柄》的來源較為複雜,最早出現在《周禮·春官·大宗伯》這本古代典籍中。在古代,樞柄指的是門、窗之中心的橫木,常用來支持和轉動門窗。後來,這個詞義逐漸擴展引申為事物或機構中起關鍵作用的元素。
《樞柄》的繁體字為「樞柄」,兩個字形狀相似,隻是書寫時的字形不同。
在古代,樞柄的寫法可以有多種變體,其中一種常見的寫法為「樚梹」。
1. 戰略樞柄:這位将軍是軍隊中的戰略樞柄,他的決策直接決定了戰局的走向。
2. 公司的樞柄:在這家公司中,董事長是整個組織的樞柄,他的決策能夠對公司的發展産生重大影響。
樞紐、關鍵、重要、中心
核心、要點、關鍵
邊角、次要、次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