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宇宙。 唐 韓愈 《苦寒》詩:“芒碭大包内,生類恐盡殲。” 錢仲聯 集釋引 方崧卿 曰:“大包,以宇宙言也。”
(2).突起的大疙瘩。 左鄰 《金鈴段》:“他早晚要把釘子碰,碰個大包就不輕!”
(3).食品名。比較大的包子。有餡,用發面做皮,包成後蒸熟。
“大包”一詞具有多重含義,根據語境不同可分為以下幾類解釋:
指代宇宙(文學意象)
源自唐代韓愈《苦寒》詩句“芒碭大包内,生類恐盡殲”,其中“大包”以宏大意象比喻宇宙。此用法多見于古典文獻,強調包容萬物的空間概念。
突起的大疙瘩(口語化描述)
多用于形容身體或物體表面因碰撞形成的腫塊,例如:“碰個大包就不輕!”(左鄰《金鈴段》)。
食品名稱(具體實物)
指體積較大的包子,通常以發面為皮,内含肉、菜等餡料,蒸制而成。例如:“批發了一大包小商品”中的“大包”即指此類食物。
大包穴是足太陰脾經的重要穴位,位于右側胸部腋中線第六肋間隙處。主治胸脅痛、氣喘、全身疼痛等症狀,針刺時需斜刺0.3-0.5寸以避免傷及肺部。
形容負擔或責任重大
作為成語,“大包”比喻任務繁重或壓力巨大,如“大包大攬”表示主動承擔過多責任。
時尚領域
近年流行語中,“大包”也指代容量大的包袋款式,例如香奈兒的菱格紋绗縫包,強調實用性與潮流感。
以上解釋綜合了文學、醫學、日常生活及時尚領域的用法,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大包》一詞指的是一個較大的包裹或袋子。它的拆分部首是「大」和「包」,分别代表着「大小」和「裝物品的容器」。整個詞的筆畫數目為9畫。
來源、繁體與古時候漢字寫法《大包》一詞源于漢語普通話,是一個常見的詞語。在繁體字中,「大包」的寫法基本保持一緻。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略有差異,但基本上也是用相同的部首來組成。
例句1. 我收到了一個大包,裡面是我最新購買的書籍。
2. 她每天都背着一個黑色的大包上學。
組詞、近義詞與反義詞組詞:小包、背包、行李包、包裹
近義詞:大袋子、大箱子、大袋、大袱子
反義詞:小袋子、小包、小箱子、散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