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本《後漢書·馮衍傳下》:“ 衍 娶 北地 任氏 女為妻,悍忌,不得畜媵妾,兒女常自操井臼。”後因以“身操井臼”指親自操持家務。《梁書·文學傳下·劉峻》:“ 敬通 ( 馮敬通 )有忌室,至于身操井臼;餘有悍室,亦令家道轗軻。”
“身操井臼”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shēn cāo jǐng jiù,具體解釋如下:
指親自操持家務,尤其形容本應由仆人或女性承擔的家務勞動由自己親力親為。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延伸解讀,可參考《後漢書》《梁書》等文獻原文。
身操井臼(shēn cāo jǐng jiù)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表示一個人全身心地投入到某個工作或事務當中。常用來描述一個人十分盡心盡力地從事某項活動。
身操井臼的拆分部首為身、手、水、口,其中身和手表示人的動作,水和口表示工具。字義也可解拆分為“人全身動作利用井上的杵子,磨練自己的技藝”。這個詞引申出的意思是形容一個人全身投入、專心緻志地從事某項活動。
“身操井臼”一詞起源于古代的農耕社會。農民在田地邊挖井,用井臼來磨食物,如将石頭放在井臼内磨碎。農民為了把食物磨得更細膩,就必須使出全部力氣進行操控:一手持杵,一手握搖柄,全身運轉,以力推杵。因此,字義解釋為全身用力操控井臼,也代表了一個人全力以赴、專注努力的工作精神。
《身操井臼》的繁體字寫法為“身操井臼”。
古代《身操井臼》的漢字寫法沒有變化,仍為“身操井臼”。
他在寫作這本小說的過程中身操井臼,投入了全部精力。
組詞:身心操勞、井臼之功。
近義詞:專心緻志、專注努力。
反義詞:心不在焉、敷衍塞責。
【别人正在浏覽】